分节阅读 77(2 / 2)

辛亥大英雄 河马散人 6300 字 2019-04-24

第一目标肯定就是守在门口的两挺重机枪和炮兵阵地,北洋重机枪使用的都是老式三脚架,既不便于移动也没有安装护盾,所以当郝文宝他们抢占了先机后,居然一下子就压住了重机枪和炮兵,动能强大的机枪子弹打在钢铁上叮当作响,扭曲四散,形成了更加可怕而无规则的金属散射流,克虏伯七生五野炮同样缺乏护盾,所以被弹开后立即扎入了那些触不及防的北洋炮兵身体里。

死伤惨重的北洋机枪队和炮兵还没缓过神来,祠堂后面也响起了密集的射击和爆炸声,几个胆大的突击队员爬到了祠堂屋顶上,将手榴弹从上面扔到了重机枪阵地内,闪耀的火球中,没有机枪威胁的突击队纷纷跃起低头猛冲,片刻后祠堂旁边的炮兵阵地也已经是惨呼不断。

炮兵们遭到屠杀的同时,从一个个民居中冲出的北洋步兵也损失惨重,当他们衣衫不整的冲出住所后立刻遭到了最可怕的进攻,即便没有机枪,也肯定会迎来密集的排枪,而这还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是那些凌空飞舞,往往是几枚甚至是几十枚同时而至的手榴弹。

整个村庄内都充斥着喊杀声、惨叫声、哀嚎声,因为混乱,很多时候双方士兵几乎都是枪口对准枪口开火最后措手不及的北洋13标不得不放弃了对射,准备采用白刃战想依靠人数优势扳回劣势。这时轻机枪终于发挥出了优势,虽然无法和马克沁相比,但轻机枪的灵活性却在夜袭中完全体现出来,每当有北洋士兵被军官组织起来准备时,总会引来一阵密集的弹雨,而战前简单的战术命令也起到了良好效果,士兵们几乎就是跟着机枪跑,所以只要机枪朝某个地方开火,他们也肯定会顺着方向打出一排密集的弹雨。

经历过武胜关后的杨秋已经完全明白,以德国样板建设的北洋在日俄战争后开始逐渐变味,尤其是随着大批留日士官回来后日军元素开始深深融入这支部队,所以他们几乎印象中的日军一样都是典型的步炮结合打法,有炮兵优势时这是一支可怕的部队,反之他们并不比湖北新军强多少。

混乱中的13标现在没有炮兵支援,又缺乏重机枪后只剩下了被切割打散的命运。

杨秋扛着一挺汉一型机枪冲在最前面,混乱的战场和喊杀声让他内心仿佛着了火般,战斗欲望完完全全被释放了出来,这一刻他完全忘记了后方再次开始积聚的阴云,忘记了北洋的压力,全身心融入在了战斗和杀戮中。

没有人比他更习惯使用自动武器了,他手里的汉一型机枪似乎活了起来,子弹不停将北洋士兵打乱,然后由身后的步兵进行手榴弹强攻一团团火焰撕裂了黑暗,爆炸带起了破选飞旋割碎身体,飞溅的血肉铺满了并不大的村子,仅剩不多的骑兵好不容易杀出一条血路后,13标开始跟着他们向北逃窜,急促的撤退铜哨让战场愈加混乱。

血腥随着逃窜开始向村外扩张,东边也终于开始微微泛白

未完待续

第九十六章 蔡松坡的目光

夜袭陈家坳打掉了北洋兵锋的势头,但却无法改变冯华甫携三万精锐北洋大举压境的总体格局,就在何锡藩得知夜袭开始后带主力赶去支援的同时,西南同样发生了影响深远的事情。

黎明前的昆明城混沌晦暗,武昌起义以来这里也是满城风雨,各种各样的小道消息偷偷流传。有人说杨秋是孙文秘密派在美国学习洋人兵法后回湖北助阵的大将,在武胜关外打得北洋丢盔弃甲损兵数万还说四川也被他占了,湖南、江西独立后也听他号令准备北伐。也有人说同盟会已经通告全国,近期内两淮、湖广、山西、山东甚至直隶都要同时举事。更有人说,孙文和黄兴已经派人到了云南,昆明已然危在旦夕。

这些流言真真假假,当地官员们风声鹤唳、草木皆兵,很多人已经不敢再去衙门办事,纷纷以各种各样的理由告病在家,更多的人则有一种隐约的激动,似乎在盼着一场大变动的到来。

云南新军第十九镇第三十七协兵营内寂寂无声,唯有左边的将官宿舍内还闪烁着一丝跳动的火苗,门外荷枪实弹的亲兵如临大敌,门内油灯下一夜未睡的蔡锷精神依旧,将子弹擦得锃亮。

“湖北压力越来越大了,冯华甫这人我是知道的,武胜关失利是因为雄关阻碍,杨秋才能率两协人马打他个措手不及,此刻城关已破,想要再败已是难上加难。”说话的是黄毓英,他本是富家子弟,18岁那年自费到日本留学,先后在弘文学院、东斌学校就读,学习军事。

同盟会黄克强在河口举事时,他欣然接受了孙中山的委派前往襄助。当时,他离毕业只有一个月。河口事败,他继续坚持在滇西一带活动,以图再举。在滇西东奔西走,艰辛备尝,多次死里逃生,化险为夷,可是仍然一如既往,不改初衷。后来因为身染疟疾,永昌举事又告失败,痛感军事实力之重要,于是决定改变斗争方式,考入新军来到七十三标任见习排长,蔡锷得知后也一直秘密支持他展开工作。

坐在旁边的唐继尧和刘存厚也纷纷点头,两人都在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留学多年,不仅是好友,对国内各军也很有研究,尤其是北洋更是被他们反复拿来对比云南新军,平时训练部队也都在模仿北洋。半月前听说武昌起义成功后两人就想立刻动手,只是因为准备不够充分被蔡锷压了下来,现在听说湖北已经到了紧要关头,恨不能立刻举事呼应。

“昨日李经羲召集靳云鹏和钟麟等人秘密商议,下午就开始加强东西南北四门的守卫,还把卫队给调过去了,现在总督署、军械局、五华山、十九镇司令部都有精锐把手,而且总督府还传出要就地缴械,解散新军的消息要是再不动手我等恐怕会坐失良机。”唐继尧是急性子,挽起胳膊就等蔡锷的命令。

蔡锷在云南新军中的地位就好比黎元洪在湖北,军事才能更非后者能比,加上他是同盟会中目前军衔最高的现任军官,又一直坚信在西南搞革命要比中原和江南好,所以三人都看向了他,等待决定。

“杨秋。”蔡锷将最后一枚子弹填入左轮手枪摆在身边,拿起两天前杨秋发出的劝袁世凯书和当选国防军总司令的全国通电,皱着眉问道:“你们谁听过这个人”

唐继尧和刘存厚立刻去看黄毓英,毕竟他在党内的人脉比两人熟,可惜后者也对这个名字莫名奇怪,摇头道:“湖北那边我也过几回,共进会和文学社的人都认识,可杨秋实在是耳生的很”

刘存厚想到了最近的传闻讶异道:“莫非他真是孙先生派往美国学习后回来的”

“大家还说孙武是孙文先生的弟弟呢依我看不管是他是谁,至少他打满鞑子实实在在,比起我们内部很多人好。”唐继尧说道。

蔡锷没说话,静静的望了眼窗外,其实他并不是真心想知道杨秋是谁。纵观千年,改朝换代的动荡岁月里,这类平地而起的英雄人物比比皆是,他只是对杨秋占了四川的传闻有些吃惊。自古空穴不来风,不管他杨秋有没有入川,至少说明此人对四川有野心。他的眼光可比常人犀利多了,四川乃是整个西南的中心,也是举事成功后能否迅速壮大西南的最重要基石,所以他之前就推演过举事后迅速派兵入川占领最富饶的川西平原,以川西富饶供养军队,然后迅速向湖广推进完成大业。可却没想到最先打响的居然是湖北,而且统兵之人也从未听说过,所以继续执行当初的计划会不会与他起冲突呢何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