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664(1 / 2)

韩娱之天王 呓语痴人 6114 字 2019-04-23

疲乏。和金圣元交往有时候真的是一件很累的事情。

韩智敏也不再说什么,开车前往少女时代的宿舍。

泰妍已经渐渐停止抽泣,激动的神情也渐渐平静下来,神情恍惚地想着什么。

第二天。

“大邱一市民购买的cj集团生产的面粉里面发现虫子”

“仁川一市民购买的cj集团生产的白糖竟然已经发黄变质”

“首尔一市民购买的cj集团生产的罐头里面竟然已经长出绿毛”

排版整齐工整。

很多订购每日经济报纸的市民一早起来,习惯性地一边吃着早餐一遍打开报纸阅读,却在生活版块发现了整整一个版块这样的报道。版块上方的照片是一个印有cj集团生产图样的罐头,露出里面生有绿毛的罐头。

很多市民都忍不住把嘴里的早餐吐了出来,尤其是经常购买cj集团旗下各种食品的市民,更是陡然一惊,一些人的胃里甚至已经开始翻腾。

每日经济的读者大都是白领、政客、商人等比较注重生活质量的人群,看到这样的报道后,反应可想而知。

当初仅仅因为一个谣言,就掀起了“疯牛病”风波,虽然cj集团是本国企业,但爆出这样的事件,对它造成的影响可想而知

cj集团是韩国最大的食品公司,食品与饮食是cj集团的根本,一直以来都被认为是韩国的骄傲,是可以信赖的企业。

很多有心人都猜测,每日经济这是发什么疯,居然开始集中火力攻击cj集团

类似每日经济报道的这些事件,基本每家大型公司都不可避免,良莠不齐是每个集团的通病。只不过以往一旦发生这种事,这些公司都会采用最快的方式处理,安慰消费者,安抚媒体等。

“难道说cj集团没有给每日经济封口费”不少人恶趣地揣测道。

每日经济韩国第四大报业的名头并不是虚有其表,虽然大家关注的都是经济版块,但它把整个生活版块都用来做这个新闻,想不引起读者的注意都难。

短短不到一个小时的时间,这场“每日经济针对cj集团”的风波便席卷了整个网络,被无数网民转载评论。

消费者协会第一个站出来强烈谴责cj集团韩国的工会可不像有些国家那样只是摆设,从几乎每天都有上演的大大小小的中就可以看出韩国工会的力量甚至政府都不得不向一些工会妥协。

然后就是无数个人、团体,纷纷发表谴责声明。有些人是因为这种事情与自己的生活息息相关,由不得他们不担心;有些团体则是别有用心,准备浑水摸鱼。

不管是出于什么原因,这场风暴算是彻底拉开了帷幕

尽管cj集团在韩国的地位很高,但面对每日经济这种突然而来的行为也是一阵焦头烂额,隐隐有种束手无策的感觉。

现在还只是开始,一旦每日经济紧咬不放,形成全国范围的信任危机,那对cj集团的形象都将是一个近乎毁灭性的打击。

“怎么回事每日经济为什么会刻意针对我们为什么事先我事先一点消息都没收到”cj集团总公司的ceo都被惊动了,当即召开会议质问众多高层。

然而,众多高层也只是面面相觑。事情来得实在太过突然,他们根本一无所知。

“去调查给我联系每日经济的社长公关部门负责处理这些已经报道出来的事件,必须都给我解决清楚”这件事可能造成的影响实在太大。

报道出来的事情当然好解决,关键的还是每日经济那边的态度谁知道他们手里还有多少这样的资料即便没有资料,他们围绕这件事大做文章也会令人头疼无比。

这就是媒体力量的一种体现。

每日经济的规模当然比不上cj集团,但cj集团面对这件事的第一反应就是联系每日经济报社。

不过,cj集团从每日经济那边得到的消息,却让他们出了一身冷汗。

这是一版还没有印刷的报道,内容全是针对cj集团在亚洲范围内的影响展开。先是讲述他们是韩国的一个门面,捧高他们,然后又开始分析这种事件可能造成的影响,其他国家会对韩国产生信任危机等。

谁都知道韩国人对这方面有多看重每日经济和他们到底有多大的仇恨

第九百二十一章态度

对媒体的力量,cj这样的大集团很了解,尤其每日经济的读者还普遍是中、高阶层。所以从得知消息开始cj集团便快速行动起来,公关部门更是忙得恨不得能多出一张嘴。

“对请你们暂时不要报道这方面的消息。”作为cj集团的公关人员,必须的涵养还是有的,哪怕是对一家只是中等规模的报社,他们的态度也十分诚恳。

cj集团的公关人员不在少数,大家都一样的忙碌。不过,偶尔有人会在结束通话后忍不住骂上一句,那就证明他所联系的报社已经开始报道这个消息。

媒体讲究的就是一个时效性可能上午还非常有价值的新闻,下午就会变得一文不值。所以,很多追求新闻性的媒体都已经开始跟风报道这些消息,而那些没报道的媒体,要么是在观望cj集团的态度,要么就是在待价而沽。

当然,像朝鲜日报、中央日报和东亚日报这三大报业自然不同,或是一笔带过提了下,或是根本就没关心。一个每日经济便已经闹成这样,如果他们再加入进来,那就乱套了而且和所有人一样,他们也不明白每日经济为什么突然针对cj集团,难道是为了竞争电视台的名额而采取的手段

不少媒体为了名气都会采取这样的手段,拿一家比较有名气的大企业“开刀”。因为媒体的特殊性,大企业受到的关注度,所以往往这些媒体都会“一炮而红”。

每日经济和另外几家报纸、网络新闻提供商之间的差距不大,采取这种方式来增加名气和竞争力也不是不可能。虽然会得罪cj集团,但有舍才有得,这是必然,cj集团在这件事情上对政斧的影响力不大。

不少人都抱着这样的想法,目前为止,也就只有这个理由才说得过去。

不过,cj集团显然不这样认为。他们从每日经济中得到一版没有刊登的报道,内容居然将这些事件提高到了国家颜面的程度上

如果这个帽子扣实,那么他们的根基都有可能受到影响到底是什么原因,使得每日经济居然如此不惜代价对付他们要知道,如果他们如果不计形象和损失,同样可以打击每日经济

气愤是不可避免的,但对于他们这个阶层的人物来说,已经能够很好的控制住脾气,他们考虑问题总是从各个角度出发。所以,在事情没有弄清楚之前,他们不会轻举妄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