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个负责人很痛快,“一个亿我们可以答应,这次公司商量,计划的投资金额最高还可以向上浮动百分之十。”
爽快贾严微微一笑。
可还没等他高兴,那负责人就道:“不过我们也有一个条件。”
“你讲。”贾严道:“只要是允许的范围,我们县会给贵公司放宽政策的。”
负责人点头道:“是这样,朴总让我传达一下,我们公司对贵县列出的各项优惠政策都很满意,但唯独所得税这一块”
“税”贾严拧拧眉头。
“是的,贵方的优惠政策是免三年企业所得税,但考虑到我们公司的大型体育馆项目建设时间比较长,盈利缓慢等各种原因,这个三年免税就有点可不可以考虑给我们免五年而且当年增值税这里,时间上能不能也在原有的基础上增加一年”
贾严一听脸色就变了,“这不可能”
负责人平静道:“我听说贵县也有减免五年所得税的先例。”
“那是环保项目和一些特殊项目。”贾严解释道:“这种体育馆,三年免所得税已经是最高的优惠了,再多半年都不可能,更别说一下加两年了,这件事之前不是已经跟朴总谈好了吗”
这就是狮子大开口
五年免税他们延台县可不是西部开发,这个项目也不是环保节能之类的特殊企业类型,“两年三减半”,这就是底线了,也是一个动摇不了的标准,五年全免就算延台县能答应,市里也不能答应,这个先例绝对不能开,也根本开不了,如果超出这个部分,受损害的就是老百姓的权益了,谁也担不起这个责任
负责人缓声道:“朴总怎么和贵方谈的我不清楚,但朴总给我的吩咐就是必须要五年免税,让我基于这个标准跟贵方商量,少于这个我们恐怕就不能跟贵县投资了,我们也不能做归本的买卖不是”
“不投资了”单恩国懵了一下,“董局长不是跟你们谈妥了吗”
贾严怒道:“你们这是什么意思耍人吗”
负责人淡淡道:“董局长只是跟朴总大致敲定了投资事宜,但具体细节还没来得及商量,意向书是签过了,可那也不是正式合同,我们没有义务必须在贵县投资,这一点请贵方必须要了解。”本来都基本定下了投资,又突然临阵变卦,他们这一手确实有点不讲究,但细究起来也没什么问题,钱在他们手里,合同又没有签,投不投资还是朴永喜说了算的,即便人家拍拍屁股走了,别人也不可能拦着。
这一句话,给贾严从头到脚泼了一盆冷水
向书记之所以这么上心,贾严之所以这么眼红,大家看中的都是这个近亿的运动馆项目,本以为谈的挺好,是百分之百会落在延台县的,向书记和谢县长也亲自和朴总吃饭确认过这件事,但
朴总变卦了
不投资了
贾严不用问县里也知道这个五年免税是不可能的,心里咯噔了一声,脸色刷地一下就白了
近亿的项目要泡汤了这是火上浇油啊投资商人数的问题贾严还没来得及解决呢而招商业协会也只剩下两天时间
坏了
要坏事儿
正文 第472章想使唤我就使唤
第472章想使唤我就使唤
第二天早晨。
招商业协会出大问题了,这个消息想瞒也瞒不住。
现在全县各部门都在配合招商局磨刀霍霍地筹划着这次招商业协会,听得如此,所有人都心中一紧。
得了信儿的向道发脸色顿时一黑,一个电话就让秘书周俊把贾严叫到了县委大院。纵然招商业协会是谢慧兰挂帅,出了事情她脸上也不会好看,可这次往招商局伸手的可是向道发,无视了谢慧兰的抵触强行任命贾严的也是向道发,如果招商业协会真出了岔子,向道发几乎是要负大部分责任的,甚至可能引发市里的对他的微词,这是向道发不想看、也绝对不能看到的。
办公室里。
贾严急忙道:“向叔,我”
“你再给我干什么啊干什么”向道发霍然拍了桌子。
“招商业协会出了点小问题。”贾严赶紧解释,“但我一定会尽快解决。”
“小问题朴总的投资都准备撤了这还叫小问题”向道发一听这话火气更盛了,“招商业协会只请来了二十个投资商这还叫小问题那你跟我说说什么叫大问题啊你怎么做的工作这么点小事儿都办不好”
向道发是个比较看重政绩的领导,对面子工程很热衷,之前大搞城建耗费了不少人力财力就可以看出来,所以一见到招商局搞的有声有色,他立刻就动了心思,一心想把招商局控制在自己手里,踢开谢慧兰的人,于是就忽略了一些其他的事情,直到现在向道发才登时清醒,招商局的这份政绩不是那么好拿的,这次招商业协会也跟以前的几次一模一样,根本办不起来
好一个谢慧兰
这是在给我下套啊
向道发终于看懂了谢慧兰的棋,她早料到了可能会出现现在这个局面,所以当初在常委会上任命贾严的时候,谢慧兰才强烈反对,导致向道发必须通过投票表决的方式强行通过了任命,保留意见下,谢慧兰等于也是巧妙地逃避了责任,因为她是坚决反对贾严主持招商业协会的,可末了末了,谢慧兰却还非常配合贾严,不但一点不插手招商业协会的事情,还要人给人要钱给钱,这不是谢慧兰有大局观,这是没安好心,想要把贾严捧得高高的,以至于让他和向道发摔得更狠
向道发恼了,除了恼火贾严的不中用外,也恼火谢慧兰居然比自己这个一把手看得还要远。
招商业协会能出乱子
向道发压根就没想过,他和其他延台县的干部一样,只看到了今年的招商工作比前几年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去年招商创了新高,今年短短时间招商局就拉来了五千万项目,朴总很看中他们县的经济环境也说明了问题,所以很多人都以为是经济形势发生了变化或者城建工程带动起的投资热潮,很少有人觉得这是董学斌一个人的功劳,毕竟他才上任三个月的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