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位负责战略投资的副总裁则从时机和地点提出了问题:“如果要上,在哪里上?国内A股还是香港h股?还是考虑纳斯达克?A股审批流程长,但估值可能更贴近国内实际情况;h股国际化程度高,便于海外扩张,但国际资本波动大;纳斯达克则是全球科技股标杆,但对公司的透明度和治理结构要求极高。”
大家的目光都集中在王钦身上。他静静地听着每个人的发言,手指无意识地轻敲着桌面。上市,对他这个前世见惯了资本市场风云的金融巨鳄来说,利弊了然于胸。这确实是一把双刃剑。资金固然诱人,但失去部分自主性、被短期业绩绑架的风险也同样真实。他必须为华创选择一条最有利的路径。
“上市,是华创发展到一个阶段后,必然要面对的一道坎。”王钦终于开口,声音沉稳,“我们不能因噎废食,因为怕压力就不发展。但也不能盲目冲动,为了上市而上市。”
他系统地分析了各种选择的利弊,展现出了惊人的金融视野:
“A股市场在成长,但目前的审批制度和市场环境,对于华创这样业务结构相对复杂、且有大量海外业务的公司来说,并非最优选择,时间成本我们耗不起。”
“纳斯达克是全球科技企业的圣地,估值模式对我们有利。但地缘政治风险、以及严格的监管和做空机制,需要我们具备极强的应对能力,现阶段我们的国际化管理团队是否准备好了?”
“综合来看,香港联交所(h股)可能是我们现阶段的最佳选择。”王钦做出了初步判断,“它兼具国际化的融资平台和相对贴近中国市场的优势。既能吸引国际资本,又便于内地投资者理解我们的业务。更重要的是,香港作为金融中心,其规则相对透明成熟,有利于我们学习与国际资本市场接轨。”
但他并没有立即拍板。“上市是手段,不是目的。”王钦强调,“目的是为了华创更好地发展。在启动之前,我们必须做好两件事:第一,内部梳理,让我们的财务、法务、治理结构完全符合上市公司的规范,这是一个痛苦的自我改造过程。第二,明确融资用途,我们要给资本市场讲一个什么样的故事?是简单的扩产,还是技术领先、全球化布局的战略蓝图?后者才能支撑我们长远的估值。”
王钦决定,成立上市工作筹备组,由cFo唐仁杰牵头,立即启动内部的合规性梳理和业务重组,为最终的上市决策做好充分准备。上市的权衡,意味着华创即将从一家私人控股的民营企业,向一家公众公司蜕变,这将是其发展史上又一个关键的转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