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章 国家队的召唤(1 / 2)

2004年初春,北京的风依旧寒冷刺骨,仿佛还未从冬季的严寒中苏醒过来。然而,在钓鱼台国宾馆附近的一间不对外营业的会议室里,却弥漫着一股融融的暖意。这里的气氛庄重而严肃,与室外的寒冷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王钦应召而来,参加一个由国家发改委和工信部(当时应为信息产业部)相关司局联合组织的小范围、高规格座谈会。这个座谈会的议题非常明确,就是探讨中国自主3G通信标准td-ScdA的产业化推进路径。

在宽敞明亮的会议室里,与会者们一个个正襟危坐,表情严肃而专注。他们都是国内通信设备领域的顶尖人物,代表着行业的最高水平和最前沿的技术力量。

在这些人中,不仅有来自部委的领导们,还有华为的任正非、中兴的侯为贵等企业的负责人。这些名字在通信行业中如雷贯耳,他们所领导的企业更是行业内的翘楚,其技术实力和市场份额都堪称一流。

而王钦所代表的华创集团,虽然在规模上可能稍逊于华为和中兴这两位巨头,但他在技术研发上的持续投入以及在海外市场的出色表现,尤其是他本人对技术趋势的敏锐判断,让他在这个竞争激烈的行业中脱颖而出,成功地获得了进入这个“国家队”核心圈子的入场券。

主持会议的是一位头发花白、目光睿智的部级领导,李主任。他开门见山,语气凝重:“各位老总,今天请大家来,不是务虚,是务实,是求援。td-ScdA标准,凝聚了我们国家科研人员多年的心血,是我国在移动通信领域实现战略突破、掌握话语权的关键一步!标准有了,但产业化之路,艰难坎坷。芯片、终端、网络设备、测试仪表……产业链各个环节都极其薄弱,和国际上成熟的wcdA、cdA2000相比,差距巨大。”

他环视在场每一位企业家:“国家下定决心要推动td-ScdA的发展,但这光靠国家的投入和科研院所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真正的产业化,必须依靠市场的主体,也就是在座的各位企业!我们需要有担当、有实力的企业,挺身而出,投入到td-ScdA的研发和产业化中来,共同把这块‘硬骨头’啃下来!”

华为的任总率先发言,语气沉稳务实:“李主任,各位领导,我们华为一直在跟踪和研究td标准。从技术角度看,td有其独特的优势,比如频谱利用率高。但产业化确实面临巨大挑战,尤其是产业链不成熟,会导致研发成本极高,市场风险极大。”他提出了需要政策支持的具体方面,如频率划分、实验网建设、政府采购倾斜等。

中兴的侯总也表达了类似的看法,强调需要形成产业链合力,避免单打独斗。

轮到王钦发言时,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他身上。这位相对年轻、以眼光独到和敢闯敢拼着称的企业家,会是什么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