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这些担忧,王钦展现出不容置疑的决断力。在战略讨论会上,他语气坚定地回应:“我们必须,也一定要走在市场实际需求的前面半步!如果等到宽带已经铺进每一个小区,家家户户都在四处询问该买什么设备上网时,我们才仓促跟进,那时市场早已被其他品牌占据,我们连汤都喝不上了!现在投入,是在开拓市场,是在定义标准!”
王钦的决心如同一支强心剂,迅速统一了内部思想。华创的研发团队再次被动员起来,展现出高效的执行力。得益于之前在ode产品上积累的扎实的信号处理、协议栈和硬件设计经验,团队攻坚克难,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就成功开发出了性能稳定、兼容性良好的华创品牌AdSL ode,以及一款设置相对简化、满足家庭基本共享上网需求的多口家用路由器。
与此同时,王钦亲自挂帅,率领市场和技术团队,主动与深圳电信等本地主导电信运营商展开了更深层次的战略合作。他不再仅仅扮演硬件供应商的角色,而是积极参与到运营商规划的“宽带小区”试点和未来“光网城市”的蓝图之中,为运营商提供从用户端调制解调器、路由器到后台网管系统接口的全套硬件解决方案,甚至参与制定了一些早期的接入规范。
这一次,华创再次证明了其精准的战略卡位能力。随着国家政策的强力推动和运营商“宽带入户”工程的大规模实施,宽带接入资费快速下降,网络覆盖范围急速扩大,家庭和企业对高速、稳定网络的需求,如同被压抑已久的火山,猛然喷发。而华创早已提前布局好的内置以太网卡的“华创网灵”系列电脑、自主品牌的AdSL ode和家用路由器,仿佛正是为这股汹涌而来的宽带浪潮量身定做,迅速成为了市场上极具竞争力的热销产品,出货量节节攀升。
更令人惊喜的是,原本在泡沫时期显得有些定位模糊、甚至被视为成本中心的“网络信息部”,也在这次宽带大潮中迎来了新生。他们凭借对网络协议和软件系统的理解,抓住了为运营商开发宽带用户认证(如pppoE拨号)、计费管理和用户服务门户网站的机会。虽然这些系统软件的技术壁垒并非最高,但它们紧贴运营商的刚需,实用性强,迭代速度快,不仅为华创带来了可观的软件定制开发收入和持续的技术服务合同,更重要的是,通过这些合作,华创得以更深入地嵌入到运营商的宽带生态系统之中,获得了宝贵的一手市场信息和用户数据。
宽带浪潮的兴起,如同一股强劲的新风,吹散了互联网泡沫破裂后笼罩在科技行业上空的阴霾,也为华创在后泡沫时代的业绩增长,安装了马力强劲的新引擎。王钦所倡导的“互联网+硬件”战略,曾经在质疑中被认为有些超前和空泛,此刻,通过“宽带”这个无比坚实和具体的产业抓手,变得前所未有的清晰、落地和充满力量。它证明了一条路径:将技术创新与真实的、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需求相结合,才是实业企业穿越周期、持续成长的可靠法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