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开茶馆,王钦知道,刘胖子这边暂时稳住了,甚至可能因为忌惮而反过来对孙干事产生不满。
接下来,是时候给孙干事找点真正的“麻烦”了。
他让赵大军重点打听一件事:孙干事的儿子去年顶替她丈夫进了纺织厂,手续是否完全合规?当时有没有其他更符合条件的待业青年被挤掉?
这种岗位顶替,在当年是常事,但操作过程中难免有些经不起推敲的地方。只要深挖,总能找到问题。
果然,几天后,赵大军带来了消息:孙干事的儿子当时体检有点小问题,是孙干事找了当时在医院工作的一个远房亲戚帮忙掩盖过去的。而另一个家庭更困难的退伍兵,却因为这个名额被顶替,至今还在家待业。
王钦眼中寒光一闪。就是它了!
他没有亲自出面,而是让赵大军想办法,将这个信息“无意中”透露给那个退伍兵的家人,并暗示他们可以去区信访办反映情况。
同时,他让孙卫东去找街道王主任,“偶然”说起听说区里最近在抓典型,严查利用职权安排子女工作的问题,提醒王主任注意影响。
两把火同时烧起来。
几天后,区信访办果然收到了实名举报信。几乎同时,街道王主任也“恰好”听说了孙干事儿子的事,把她叫去严厉询问。
孙干事顿时慌了神。她矢口否认,但眼神里的慌乱骗不了人。王主任本就对孙干事有些不满,趁机将她暂时停职,要求她“配合调查,说清问题”。
孙干事自身难保,哪里还有精力去撺掇她表亲找王钦的麻烦?那个科干事见风头不对,也立刻偃旗息鼓,甚至托人带话给王钦,表示之前都是“误会”。
困扰多时的暗箭,被王钦一番连环操作,轻易化解。
王钦听到消息时,只是淡淡一笑。碾死一只苍蝇,并不需要费多大力气,只需要找到合适的苍蝇拍和时机。
障碍扫清,前途一片光明。
录取通知书,也该到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