皎兰庄园的晨雾尚未散尽,百年桃树的最后一片枯叶旋落在军事沙盘上,覆盖了鸭绿江畔的模拟战场。
十五岁的左兴安站立在沙盘边缘,迷彩作训服肩章缀着的朱雀徽标凝着露珠,与沙盘中央的国防科技大学微缩模型隔空辉映。
他指尖拂过桃叶的经纬,触感与曾祖诛皎1950年抚摸百家镇民兵训练册时一般灼烫。
“太爷爷,兴业哥的航班该到波士顿了。”
左兴安望向桃树下深灰色中山装的背影,声音带着变声期的沙哑。
他腕间智能手表正显示诛兴业穿越国际日期变更线的实时定位,而掌中紧握的却是国防科大招生简章——
扉页烫金的“忠诚、博学、尚武”六字,正与诛皎手杖底端的刻痕同频共振。
诛皎缓缓转身。
手杖划过覆霜的草坪,杖端桃木节在沙盘投射出三维全息图。
1962年西南边境的密林防线与2015年亚丁湾护航编队在此刻重叠,某个代表信息化节点的光斑突然迸发朱雀形态的血芒。
“兴安可知,你高祖当年用柴刀雕出的木枪,如今正在航母甲板上重生?”
杖尖轻点,沙盘瞬间切换为辽宁舰的飞行甲板模拟场,舰载机起降的轰鸣惊起满树寒雀。
陈兰兰捧着药茶从连廊走来,发间朱雀衔珠簪与孙媳张怀琳的智能臂章交织成跨时代的图腾。
她将温热的陶盏放在炮兵轨道模型旁,盏中灵泉滋养的枸杞竟在寒雾中蒸腾起1965年高原哨所的凛冽。
“孩子,你爷爷当年就在这片虚拟战场上,用算盘推演过导弹轨迹。”
她指尖掠过沙盘边缘的量子计算机接口,泛黄的全息相册突然展开——
诛玥十八岁穿65式军装的照片,正与左兴安此刻的眉眼隔世相望。
左兴安忽然解下作训服纽扣。
金属扣背面蚀刻的微缩星图,正是昨夜通过FAST射电望远镜接收的深空信号。
当他将纽扣嵌入国防科大校徽凹槽,全息投影瞬间重构出校园三维地图——
某栋实验楼顶的雷达天线,竟与诛兴业在麻省理工设计的量子通信模型构成阴阳互补。
“奶奶,我想让朱雀旗插在信息战的最高峰。”
少年嗓音如淬火钢刃,惊动了廊下整理行装的张怀琳。
这位曾在也门撤侨中指挥皎兰物流网络的母亲,此刻正将丈夫左宇航的戍边纪念章缝进儿子作训服内衬。
“和你爸当年一个倔样。”
张怀琳展开智能织物,荧光丝线在空气中绣出左宇航1997年驻守帕米尔的执勤表。
当某个代表边境冲突的红色标记亮起,她突然将儿子揽入怀中——
作训服纤维里编织的皎兰纳米材料,正与她当年护送侨胞时的防弹衣同源同根。
诛玥的量子通讯请求突然切入庭院。
五十六岁的巾帼将领站在吉布提港的晨曦中,浪花将她月白旗袍溅湿成深蓝军服的底色。
她身后是皎兰参与建造的军用码头,龙门吊正在卸载印有朱雀徽标的导弹垂直发射单元。
“兴安,科大的电磁对抗实验室刚更新了‘诛兴算法’。”
她将全息数据流同步至沙盘,某个代表网络攻防效能的参数曲线陡峭如悬崖,竟比北约同类系统领先三个量级。
便在此时。
庄园东侧突然传来履带碾过碎石的轰鸣。
左兴安设计的无人侦察车原型机冲破晨雾,车顶传感器旋转出与99A主战坦克同源的扫描频率。
当少年跃入驾驶舱改写代码的刹那,万里之外漠北训练场的数字化蓝军系统突然宕机——
诛兴业埋设在麻省理工服务器的“桃花病毒”,正将演习数据流转化为《孙子兵法》的二进制吟诵。
“好小子,把你哥的后门程序当矛使?”
诛皎的手杖重重点地,灵泉波动沿地脉涌入无人车芯片。
原型机突然迸发幽蓝弧光,在沙盘上重构出1962年边境战役的全息复原——
当年诛皎用桃木棍在雪地划出的战术路线,此刻正与左兴安的算法路径完美重合。
午宴设在祠堂前的八仙桌。
张怀琳布菜时,智能餐盘不断显示国防科大的体能测试标准。
当她将红烧肉推给儿子,全息营养分析图突然弹出警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