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8章 《当归》:粤语诗境中的家国寓言与身份认同探赜(1 / 2)

《当归》:粤语诗境中的家国寓言与身份认同探赜

文\/阿咪

一、药名与诗意的双重隐喻:文化根脉的召唤

“当归”作为中药名,自古承载着“应当归来”的象征意蕴。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记载:“古人娶妻要嗣续也,当归调血,为女人要药,有思夫之意,故有‘当归’之名”。诗人树科以粤语口语“当归啦”开篇,将药膳“当归炖鸡”的滋补功能(“保你唔弱、盈亏”)与国土统一的政治隐喻并置,形成身体疗愈与民族复兴的同构性。这种手法暗合古典诗词中以物寄情的传统,如曹操赠太史慈当归劝降、辛弃疾词中“故人今又寄当归”的归隐之思,使植物药理成为文化根脉的象征,呼唤离散者回归精神原乡。

二、粤语叙事与在地性表达:方言的抵抗与复兴

全诗以粤方言书写,如“唔弱”“马骝”(猴子)“惊青”(胆小)等词汇,构建了岭南文化的话语场域。这种语言选择既是对普通话中心主义的温和抵抗,亦是对区域性情感的直接呈现。诗中“围岛常态当有”“激光电磁波动”等现代军事术语与俚语杂糅,形成冷峻科技感与市井烟火气的张力,折射出粤港澳地区在全球化语境中的身份焦虑。这与岑参送友赴南海时“此乡多宝玉,慎莫厌清贫”的岭南想象,形成古今对话,凸显方言诗歌在重塑地方认同中的能动性。

三、时空交叠的意象拼贴:从历史创伤到未来愿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