潇北中学改建点,家长代表正在课堂新风系统测试中操作设备,一位来自官渡的教育厅副厅长跟进提问:“你们是如何评估设备合格的?”代表答:“我们不评估,我们只签署‘是否如承诺完成’,检测由第三方全程备案。”说罢,她掏出手机展示省检系统数据,红黄绿三色柱状图跃然眼前。
湘南园区则上演了一幕突发检查。系统监控显示园区东南排口流量突增,技术员立刻派出无人机前往查勘,几位官渡观摩员也随即随行。半小时后,查明为暴雨后集水池回流所致,无污染物泄露,但此异常仍上墙备案。湘南园区主任当场表态:“哪怕只是水漫出界,也必须登记,机制不能例外。”
当晚七点,代表团与潇湘官员共进晚餐,席间话题依然围绕“群众代表制度”展开。官渡省委组织部副部长提出:“如果我们官渡省仿效你们潇湘机制,第一步是不是要在市一级试点?”李一凡回应:“从市级推起是路径,但根子还是信任。没有群众代表制度做地基,问责墙只是空架子。”
九点半,官渡省代表团在宾馆会议室内部开总结会。周衡开场:“今天一天,看得多,想得也多。潇湘这套机制,远超我们预设。”有人点头,有人犹疑。组织部一位干部小声说:“群代签字、上墙销号,一旦群众情绪绑上节点,干部吃不消。”另一人回道:“但你也看到了,真干得好的,反而最不怕上墙。”
讨论持续到深夜,最终定下一句话:“机制值得研究,但复制不可照搬。”
与此同时,星城督查室灯火通明。陈晓峰正在审核官渡观摩团反馈摘要,一页页批注中,他重点标出三句:“群众签字不等于外行插手”“干部有压迫感,也有荣誉感”“机制是一面镜子,映出真实”。
他抬头望向窗外,广场灯光映照下,那面问题墙静静立着,像一块沉默的碑,又像一柄光亮的尺,丈量着这个时代治理的边界与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