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8章 第三天观摩,问责升级(2 / 2)

午后的专题座谈改在星城市人大新落成的交流中心举行。会场分成三环:内圈是外省观摩团代表,中圈是潇湘省厅级干部,最外圈坐着随机选出的“红单”项目群众代表,每人桌上都摆着《督办情况反馈表》。会议主持是省委副秘书长兼改革办主任周立德。他开场第一句话便是:“今天的问题,都不是表扬会。”一时间全场肃然。

代表们提问犀利而精准。粤省干部问:“群众代表权限如何保障?能否对干部评分?”陈晓峰答:“评分系统已上线,群众代表每日投票打分,按分数产生‘最可信代表榜’,自动参与次日点评。”闽省督查办主任接问:“群众选举机制是否存在‘代表代表’现象?

王平发言:“代表由人大系统与街道联选,基层纪委参与评估,任何被两次举报者取消资格,并上红名单留档。”讨论逐渐升温,一位群众代表站起:“我就是普通居民,选我的是邻居不是谁指定。”她举起手上的《人民代表通行证》,会场顿时响起掌声。

下午三点,记者团加入队伍,他们的拍摄镜头集中在新上线的“绿单排行榜”上。大屏幕显示:排名前五的是星城高新、朱洲经济区、常德新城、永州物流园、衡阳高铁新区;最末三位分别是岳州、邵阳和怀化。每一项数据后面都带着项目名称、签字干部、承诺兑现时间。

记者们不断提问:“这个榜每周公布一次?排名有直接考核作用吗?”李一凡现场回应:“榜单每天更新,每月纳入政绩考核和代表评分。想回避,不可能。”

傍晚六点,观摩团一行前往“群众回音广场”,这里设置了十块电子留言墙,每块墙上滚动播放群众当天留言。留言中既有点赞“审批提速”的,也有对“代表态度敷衍”的批评。几名群众代表当场回应:“我们会每晚核查留言,按内容回访,第二天同步反馈。”粤省一位厅级干部感慨:“不怕留言骂,才是真接受群众监督。”

夜色降临,观摩团陆续离场,但李一凡并未离开广场。他站在远处,静静望着问题墙上刚刚刷新的红绿单。陈晓峰走上前,小声道:“明天第四批观摩团来自西北五省,还带了六家央视媒体。”李一凡点点头,语气沉着:“我们不是演给谁看,是演给自己的制度看。”

此时,调度室传来信息:朱洲项目整改完毕,请求复检。李一凡眉头一挑:“连夜做。”他看了一眼广场上微微闪烁的绿单灯带,轻声说:“不要让红单过夜。”

星城的夜,再次被一场制度与透明的博弈点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