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7章 考察第二日,暗线暴露(2 / 2)

下午四点,督查室收到一条异常报告:岳州一处市政工地的直播画面与报表时间不符,疑似提前录播。王平当即带队突查,驱车两个小时直抵现场。工地果然无人作业,报表却显示“施工中”。

王平当场开机连线调度室:“立即上墙,标注‘停工造假’。”群众代表随即在问题墙前贴上红单,透明罩压实,广场上响起一片倒吸冷气的声音。考察团正好赶到,亲眼看到红单贴上,带队厅长沉声说:“你们敢当场曝光,我们服。”

晚上七点,省政府礼堂举行总结座谈。外省干部围坐一圈,先由群众代表发言。一位老代表说:“今天我们看到的不只是亮点,还有问题。墙不是摆设,谁慢谁上去。

另一位年轻代表补充:“上墙是压力,也是保护,干部和群众都放心。”带队厅长代表考察团发言:“潇湘不怕丑,把问题晒出来,才有说服力。我们回去要把这种红单机制学过去。”

会后,李一凡留考察团主要成员在小礼堂单独交流。他摊开“边界指引”文件,说:“快不是唯一目标,质量和安全必须放在第一位。今天的红单是教训,也是提醒。

外省干部频频点头,其中一人问:“要是干部因为坚持质量放慢进度怎么办?”李一凡答:“有免责条款,第三方核实属实的,不扣分。”这句话被记录在当天的纪要里,成为次日各大媒体解读的重点。

深夜十一点,调度室的白板重新更新,岳州造假工地的重做时间、复检安排、整改责任人一一标注。陈晓峰把整改清单打印成册,放到李一凡桌上。李一凡看了很久,缓缓合上,说:“明天让群众代表亲自去复查,视频全程公开。”窗外的旗帜猎猎作响,绿单和红单在灯光下并排站立,像两把尺子,丈量着干部的速度,也丈量着改革的含金量。

午夜时分,广场仍有市民围观,指着最新贴上的红单议论纷纷。有人说:“敢在考察团面前贴红单,说明这面墙是真的。”有人感叹:“以前怕看到问题,现在怕看不到。”陈晓峰从广场边走过,停下脚步看了很久,心里默念:墙前无眠,下一轮必须更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