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7章 媒体聚焦与干部分化(2 / 2)

会后,干部间的分化愈发明显。一些年轻干部私下议论:“省长的思路让我们轻装上阵,只要按流程走就不怕出事。”而部分资深干部却心怀不满:“动不动让群众签字,等于时时有人盯着,我们还怎么开展工作?”

陈晓峰察觉到这种分化,心中暗暗叹息:改革不是一刀切的掌声,总有人会被淘汰。但他明白,李一凡要的就是这种压力,把真正敢担当的人留下来。

与此同时,媒体的关注度迅速升温。潇湘日报在头版刊登长文《群众签字:权力的另一重留痕》,肯定了省政府的探索;而江淮媒体则发文质疑:“群众签字能否真正提升效率?”两地媒体的报道形成鲜明对照,在网络上掀起热烈争论。

网友在评论区激烈交锋,一方说:“潇湘敢让群众动笔,说明制度透明。”另一方则质疑:“外行指挥内行,真能行吗?”舆论的交锋让潇湘示范区成为全国焦点。

傍晚,门户首页新增一栏《群众建议采纳情况》。三张图片并列:岳州的雨天预案补齐,群众代表签字“认可”;衡山口岸的缺项清单倒计时正在走动,群众签字“监督”;星城高新区的夜检抽查名单已公布,群众签字“预约”。

三张图片在网上迅速传播,评论区出现一句广为转发的话:“权力的稳靠,不在口头,而在群众的字迹。”

夜幕降临,李一凡在办公室看着当日报表。陈晓峰走进来,递上一份干部舆情汇总,里面写着部分部门的担忧和抵触。李一凡合上文件,语气沉稳:“改革必然会触动一部分人的利益,怕群众签字的干部,本质上是怕暴露问题。真正敢担当的,反而会觉得轻松。”他顿了顿,目光深邃:“九月省委要评估权责一体化改革,示范区就是先手棋,不能有半点退缩。”

深夜,大厅里的灯依旧亮着。问题墙旁边的群众签字区上,多了几十个名字,字迹或工整或潦草,但每一笔都清晰可辨。群众代表离开时有人感叹:“这是我们第一次真正参与治理,不是站在场外看热闹。”值守干部站在一旁沉默,却不由得挺直了身子。李一凡在楼上透过窗户看着这一幕,心中暗想:信任就是这样一点一滴写下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