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5章 三省会晤,走廊北延棋局(1 / 2)

清晨的雾还没散尽,星城北站的站台上已有人影聚集。李一凡穿着深灰色风衣,从站台另一侧快步走来,身后跟着陈晓峰和几名工作人员。今天,是潇湘、江淮、川蜀三省就“中部科创走廊北延计划”进行首次面对面会晤的日子。

高铁驶入江淮腹地,窗外的田野从潮湿的青变成干净的褐。列车刚进站,江淮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陶铭泽已经在站台迎候。他上前握住李一凡的手:“李省长,久仰大名,这次总算能面对面商量个长久方案。”

“陶省长,彼此彼此。”李一凡笑,“这趟北延,不只是潇湘的机会,也是江淮和川蜀的机会。”

……

会议设在江淮省府的多功能厅。巨大的电子屏上投着一幅跨越三省的走廊规划图——南起星城主站,经岳阳智慧港口,北接江淮合肥科创区,再通过铁路与川蜀的天府芯谷相连。三省各自的节点在图上闪着不同颜色的光点,像一条未完全点亮的霓虹带。

陶铭泽先开场:“北延的最大问题,不是钱,而是利益如何稳定分配。江淮愿意把合肥的算力中心与潇湘的主站同步升级,但前提是——数据共享必须对等,人才培养计划必须开放。”

川蜀的代表,副省长胡庆林则提出:“我们要的很简单,天府芯谷在半导体设计和封测方面有优势,希望能成为北延走廊的高端封装标准制定方,这一条如果写进框架,我们就全力支持。”

李一凡看着屏幕上的线路图,缓缓说道:“潇湘的底线是——主站核心算力不外移,走廊的标准验证中心不分割,研发成果的专利归属必须统一归于走廊理事会,三省按投资比例分红。这三点不动,其他的都可以谈。”

他停顿了一下,目光扫过两位副省长:“数据共享可以开放,但必须是‘双钥匙机制’——两省一把,解锁必须双方在场。人才培养计划可以开放,但培训内容中的‘主算法与安全协议’部分,必须在潇湘完成。”

陶铭泽轻轻笑了:“李省长,你这防线画得够细。”

胡庆林则点点头:“我同意,只要标准制定的议席我们有一席,川蜀没意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