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跋珪被母熊撕咬的惨状清晰浮现,玄色猎装被鲜血浸透——
帝王的哀嚎与母熊的怒吼交织,最终定格在那双惊恐而不甘的眼眸上。
“咳……咳咳咳!”
刘备猛然剧烈咳嗽,慌忙抬手捂嘴,锦帕上瞬间染上几缕刺目的血丝。
诸葛亮脸色骤变,上前掌心轻按刘备脊背,缓缓顺气,又从宫女手中接过温水,小心递到刘备嘴边:
“陛下息怒,龙体为重,莫因他人荒唐而动气。”
刘备接过水杯,指尖因虚弱微颤,温水顺着干裂嘴唇滑下,稍解喉间灼痛。
他望着墙壁上的画面,眼中充满痛惜与愤慨,声音沙哑,每句话都需喘息片刻:
“拓跋珪……咳……实乃昏聩至极!”
“帝王之心智,是治国之根本,将士所倚,百姓所望……他却沉溺毒物,迷乱心智,猜忌忠良、滥杀无辜,将朝堂化为屠场!”
“更荒唐至极,对凶熊行‘仁慈’,转而射杀幼兽挑衅——是非颠倒,荒谬至极,亡国可不远乎?”
他顿了顿,胸口的痛楚让眉头紧锁,却仍坚持说道:
“朕自涿郡起兵,三十余载,虽未一统天下,仅能偏安蜀汉,却从未放松心智——”
“当年长坂坡大军溃散,朕抱阿斗突围,全凭清明判断!”
“在都建基业,整顿吏治、轻徭薄赋,靠的是克制私欲。”
“他拓跋珪坐拥北地,却任性放纵,实枉为帝王!”
诸葛亮沿着刘备脊背,语气沉稳而坚定:
“陛下所言极是。”
“拓跋珪之死,看似意外身亡于熊口,实为失智所致的必然悲剧。”
“其早年扫平北方群雄、建北魏,并非无才,却因沉迷寒食散、放纵私欲,亲手葬送生命与基业。”
“蜀汉根基薄弱,北有曹魏虎视,东有孙权隔江对峙,南中叛乱未平,更需君主清明、君臣同心,绝不可重蹈覆辙。”
他躬身道:
“臣请旨,令尚书台即刻草拟戒失智诏,详细写明拓跋珪因失智而亡之教训,警示各级官员,勿沾毒物,私藏或服用寒食散者,一律降职查办!”
“要勿生猜忌,因私怨诬陷同僚、破坏朝堂和睦者,严惩不贷!”
“此外……”
诸葛亮补充道:“太子刘禅年幼,虽聪慧仁厚,仍需引导。”
“臣请令太子每日研读汉书中贤君事迹——如汉文帝轻徭薄赋、汉景帝平定七国之乱——”
“再对照拓跋珪荒唐之行,让太子明‘守心智则国兴,失心智则国亡’。”
“臣愿亲督太子学习,每日讲解史书,助其早成能守蜀汉江山之君。”
刘备缓缓点头,目光落在案上南中军情奏报,指尖轻点“泸水”,语气略带急切与托付:
“准奏!”
“戒失智诏明日派人送往各郡县。”
“这不得延误。”
“太子教化之事,全权交由你——你谨慎周全,定能教好阿斗。”
他握住诸葛亮的手,掌心温度虽虚,却沉甸甸的信任:
“朕自知时日无多,蜀汉未来、汉室希望,全靠你与太子。”
“务必铭记拓跋珪教训,守心智、克私欲、善待百姓、重用贤臣——”
“南中平定后,轻徭薄赋,民得安生。”
“与曹魏、孙权对峙,审时度势,莫因冲动误大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