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克在疾风暴雨般、却又无比憋屈的交手中,精神已紧绷到极致。
周伯通的话语,郭靖关于“心安”与“本分”的沉重,黄蓉对“动机”的犀利质问,无名老道“观心驭火”的点拨,尹志平的“伪善”,杨过的“情执”……所有过往的困惑、领悟、挣扎与观察,在这一刻被周伯通那至空至柔的拳意引动,在他脑中疯狂碰撞、激荡!
他感觉自己仿佛站在一个迷雾重重的十字路口,郭靖指向一条燃烧自己照亮他人的路,而他手握着一张以“效率”和“控制”为标记的地图,却发现地图在此地一片空白。
“是啊!我一直在‘控制’,在‘平衡’,在‘区分’!”
一个明悟如同闪电般划过他混乱的脑海,
“区分善恶,权衡利弊,算计效率!
我执着于‘有’,执着于‘得到’与‘掌控’,却从未想过……‘放下’!”
就在这电光石火的刹那,他福至心灵!
不再去想着如何打败周伯通,不再去纠结内力的属性孰优孰劣,也不再去拷问动机的善恶与行为的效率。
他彻底放空了所有执念,不再试图“控制”任何东西——不控制内力,不控制情绪,不控制战局,甚至不控制自己的思想。
只是让意念回归最原始的、纯粹的“观照”,如同头顶这片浩瀚星空,只是静静地“存在”,映照着万事万物,却不为其所动,不因其而生爱憎。
奇妙的变化就在这放下执着的瞬间发生了!
当他放弃“控制”的刹那,他反而感受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更高级的“掌控感”。
这不是对某种特定力量或局面的控制,而是对自身“存在”本身的全然接纳与和谐。
经脉中,那一直依靠强大意志力强行维持平衡、彼此牵制的灰败色内力,在这“空明”意境的洗礼下,仿佛冰消雪融,坚冰化为活水!
那灼热、阴冷、虚无、煞气,乃至一丝微弱的空间银芒,不再冲突,不再区分彼此,而是如同百川归海,开始了自发的、深层次的交融与蜕变!
它们围绕着一点新生的、深邃的“空无”核心,缓缓旋转起来,形成一个混沌的、不断流转却又和谐统一的气旋!
一股远比之前精纯、磅礴、充满生机且包容万象的力量,自这气旋中诞生——混沌真气!
虽然总量并未暴增,但这质的变化,让扎克感觉自己对力量的理解和掌控,瞬间提升了一个巨大的层次!
力量不再是被驾驭的工具,而是他自身存在的自然延伸。
也就在他道心突破,内力化为混沌真气的同一时刻,他感觉自己的精神力,与那混沌真气核心的“空无”产生了玄妙的共鸣与融合。
“嗡——”
一声只有他自己能听到的、源自灵魂深处的轻鸣响起。
仿佛有一扇尘封已久、从未被察觉的无形门户,在他意识深处被这股新生力量柔和而坚定地推开了一道缝隙!
刹那间,思维速度暴涨!
过往的记忆,无论是海贼世界的残酷训练、火影世界的黑暗厮杀,还是来到此界后的点点滴滴,都变得无比清晰,分门别类,仿佛可以随意回溯、翻阅、分析!
对武功招式的理解、对内功运行的推演、对人情世故的洞察,速度也快了数倍不止!
——“思维之门”的雏形,于此开启!
他下意识地随着体内真气的自然流转,拍出一掌。
这一掌,不再带有任何刻意营造的寒意、杀气或属性,只是浑然天成,轨迹却暗合了周伯通那“空明拳”的几分意韵,圆融通透,劲力含而不发,仿佛与周遭天地呼吸融为一体。
周伯通“咦”了一声,眼中闪过极大的惊喜之色,同样轻飘飘一掌迎上。
两掌相接,无声无息。
扎克只觉一股柔和而无法抗拒的力道传来,身形微晃,便即稳稳站住,再无之前那气血翻腾、力不从心之感,反而有种说不出的舒畅。
“哈哈!好玩好玩!这么快就摸到点门道了!”
周伯通收回手掌,兴奋地抓耳挠腮,
“你小子果然有点意思!
心里东西多,乱七八糟像个百宝袋,但这一‘空’,说不定真能掏出好东西!
我这‘空明拳’的意思,你算是摸着点边了!”
周伯通又嬉笑几句,说要带他去见个“更空的老和尚”,便身形一晃,消失在夜色中。
郭靖走上前来,看着气质已然发生微妙而深刻变化的扎克,眼中既有欣慰,也有一丝复杂的感慨。
他拍了拍扎克的肩膀,沉声道:
“周大哥游戏风尘,所言所行,皆含至理。
你能于此刻有所悟,那是你的机缘与造化。
望你日后善用此心,善用此力,不负今日之所悟。”
扎克转身,对着郭靖,第一次发自内心地、深深地一躬:
“多谢郭大侠点拨之恩。”
这一礼,谢的不仅是今晚,更是谢他将他从城外救回,谢他让他见识了另一种截然不同、却沉重如山的生存之道。
郭靖点点头,先行下山去了。
峰顶之上,只剩下扎克一人,独立于星空之下。
他缓缓闭上双眼,仔细回味着方才那石破天惊的领悟。
体内混沌真气如江河入海,自然流转,再无丝毫滞涩,圆融通达,与这天地星辰仿佛有着某种无形的共鸣。
“空……无分别……”
他喃喃自语,
“原来,真正的平衡,不是压制,不是控制,甚至不是简单的包容,而是‘放下’之后的‘自化’。放下善恶的分别,放下执着的掌控,方能照见万物的本来面目,方能驾驭那超越属性的本源之力。”
他意识到,郭靖的“善”与他的“统治”,或许并非完全对立。
当力量与心念超越了善恶的分别,以“空”为体,那么“善”可以成为统治之下一种慈悲的显现,“效率”也可以成为通向更大秩序与稳定的工具。
关键在于,那颗“心”在“空”了之后,选择如何去“有”,去“动”。
“思维之门”的微光在识海中稳定下来,让他能更清晰地审视自身与外界。
此刻,他更加明确,终南山、襄阳城,已无法给他更多的答案。
他需要更广阔的天地,去见识更多的“道”,去验证、去充实、去打磨这颗初悟的“空明”之心。
他的目光,再次望向了北方,那里有佛门圣地,少林寺。
周伯通的话语,为他指明了下一个方向。
道心初问,已得入门之钥。
而真正的问道之旅,方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