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是一口气写完再改
我都是一气写完不改
个人习惯问题,怎么舒服怎么来吧
也许吧,我可能需要改一下手段,这样总感觉还有潜力,但引不出来的感觉
边写边改还能更这么多
嗯,下次尝试一下,我现在这样的写法,最快的记录,是33分钟一章
实际上,都是需要60分钟或70分钟的,爆发的时候,一整天都要写很累
多尝试几次就好了,写完再改是比较科学的办法,能提高不少效率
嗯,大家还有问题么
如果没啥了,就让东流继续去爆发吧
嗯,今天就到这里了
没有的话我就闪了今天还三章,有点勉强
有很多作者,看到别人的书,收藏高,推荐多,订阅好,拿的钱也多,心中多少也不会服气。这其中的原因,有千千万种,但这些原因里面,最重要的一点,是人家抓住了读者的心,而你没有。凭什么读者要看你的书凭什么读者要天天在电脑前面等着你的更新凭什么读者要花钱去订阅你的作品凭什么出版社要出版你的书并给你钱
那是因为,你搔到了读者的痒处,抓住了读者的心理,让读者欲罢不能,为了知道你的故事情节发展,所以要花钱看你的书。那,要如何才能搔到读者的痒处,抓住读者的心呢首先,我想问一问大家,你们买水果的时候,是挑选个大,外形没破损,没有虫蛀,没烂坑的水果呢,还是挑选个小,外形破损,虫蛀,烂坑的水果答案不用大家回答都知道,肯定要选好的,那么,你的作品,给读者的第一印象,是好的还是坏的呢
两本书,在我们不知道它讲述的内容时,我们会优先看哪一本是挑选错字一箩筐,标点符号乱用,段落长得像老太婆裹脚布那样长的作品。
还是挑选完全没错字,标点符号也没乱用,段落也不会长到眼睛累的书呢
如何让读者对作品第一印象产生好感,并且给作品打上好的印象分,是一个作者抓住读者心理的第一要素。也就是说,在最基本的作者需要有的功底,这个功底,我稍微整理了一下,主要是下面几个:
1错字率低于千分之五,
2标点符号应用规范,
3无逻辑错误,
4段落不超过400个字,
5没有括号补充性文字,
6没有作者语,作者旁白,
7章节前后没有与文章内容无关的名言警句之类的东西
8作品的合理性可以推敲,没有不合理情节,如看到美女流鼻血的情节,这是完全不合生理规则的,当然,仙侠作品可以例外,看到美女,然后气血倒逆,冲破鼻粘膜,导致出血。
9文章简洁不拖沓,无与文章无关的情节
10没有绿帽,虐主,等郁闷情节。
大家可以先自行盘算一下,这几个基本功底,在你们的作品里面,有多少达不到的。对于旁白,我是深恶而痛绝之,为什么说呢你可以闭上眼睛想一想,你正在和美女亲热,突然间有人说了一句话:爽不在小说正文里面加旁白的效果,就是类似这种效果。
有了上述的基本功底,有想法的作者,可能会考虑一下他的读者群了,开始分析这些读者喜欢看什么,不喜欢看什么,什么值得他们花钱看,什么他们不会看。因此,抓住读者心理的第二要点,是要懂得分析你的读者群,并且针对你的读者群爱好特点,写出最能让他们愿意掏钱出来的情节
正文 资料5
更新时间:2012321 1:17:46 本章字数:54954
一
未静之时,体会天地人我之先,万物未生,一切虚无,空洞之极。悟入此境,念自泯灭,而心自静矣。
二
初学入静,则躁妄难行。故开始先须伏性,就是意志力和懒怠心较量,按住性子坚持下去。时间长了,心不求静而自静,自然安逸。
三
当身心大静、元神初显之时,自性如同新生婴儿,对于陌生的世界有一种莫名的恐惧感。此乃元神不定,未能成熟。持久养之,自可安定,而与天地为一,与日月同体,再无惊恐之忧矣。
四
时刻把心态住定于童真懵懂之时,便无情识搅扰之患。再加修持维护之,自无走失之患。
五
天热出汗,易生心火。意想立身冰雪之境,便得清凉。天寒气缩,易生退怠。意想丹田,如同阳光温暖,便可驱寒。此乃真意调身之法,可以改变环境影响,保障功修。
六
惊雷闪电,不宜入静,以防惊动元神。如能安定身心,不为所动,又可以之炼性。所谓泰山崩于前而不悔,迅雷震于耳而不动,正合修养之旨。一念住定,不受物扰。
七
炁动之时,极易入魔,见到各种奇异境象。此乃炼性不定,意动念萌,故成幻化。倘能炼得性住,心地纯净,决无魔境之患。
八
初学做功,易生躁妄,难以持久。必须死心塌地,一切放下,彻底磨去火性与惰性,方显清静本性,而获自如。
九
茫茫广宇之中,万事万物惟在我心,到我无心地步,复有何物可以扰我悟入此境,心无挂碍。世间万象,触目皆空。更有何事不可静者则不必求静,而自在静中矣。
十
心中若无一念,万事万物皆归虚无,自然外缘无从干扰我心,悟入空洞之境,无往而不可也。
十一
常人每日纷纷扰扰,驰逐于外,分分秒秒的光阴,很难属于自己。只有静心之时,神炁内敛,方能使自己属于本来真我,而获生命之真实。
十二
只要活着没有病魔来扰,永保乾健之躯,精神充实,身心愉快,即为现实之神仙。
十三
尘缘愈重,愈难见修持效验;定力愈深,愈能够放下尘缘。
十四
功夫入门,先须炼己还虚,降去后天伪火,方显先天真如。
十五
清夜静寂,自己也仿佛与天地万物融合了。天人同一体,于此可见。
十六
入于静境,周围万象悉归销溶。即使处于喧闹之所,亦能听之不闻,不受干扰,觉其声音如在百里之外。
十七
混沌之中,有时出现魔境,欲撼我心:或声色来诱,或恐怖之境,或故惹嗔怒,或示以物利,此时后天心识已泯,不能做主。能够战胜魔障与否,全仗个人智慧根基,及平日炼性之功。过得此关,方证真性不迷,内景自得,而道功精进矣。
十八
静则意灵,动则意乱。
十九
修持境界的感悟,自心与外物没有分别。心物一源,物我一体。
二十
中者静也,一也,道也,无也,虚也,悟到彻底,都有同等含义,守中曰静,静曰得一,一合于道,道归虚无。于是文字可破,得其意而忘其言。
二一
静,非一团死寂之谓,非固定不变之谓,乃在有动与无动之间状态。静而欲动、欲动未动之状态谓之静,不动不静、动静兼容之状态亦谓之静。
二二
静到妙处,万物皆与我心心相通,万物与我皆有情,而我独超乎世俗凡情之上矣。
二三
梦闻:“老子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