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四章 他不是那个人(1 / 2)

当孟菲斯灰熊队带着队史首场季后赛胜利的喜悦回到酒店休息时,有些必然的插曲依然会像夜莺的歌声一样在夜色下鸣响。

拜伦·斯科特已经用这一场失利充分感受到灰熊队的防守强度,这绝对是一件令人吃惊的事情。

因为常规赛的灰熊队看起来是一支攻守均衡的球队,主要问题是内线和板凳深度。

但昨晚,他们打得像是一支守强攻弱的球队。

问题是,这个防守强得让人惊讶,直接让黄蜂队陷入混乱,导致坐镇主场的西部第二最终失利。

输掉系列赛首战固然不是世界末日,但这场失利足以让拜伦·斯科特重新审视灰熊这个对手。

既然灰熊的逆转关键在于防守,那么裁判的判罚尺度就成了他们的生命线——这正是斯科特接下来要着手应对的。

“我为我球员们的表现感到骄傲,每个人都打得很好。”斯科特在发布会上这样开场。

记者顺势追问:“这是否意味着今晚的灰熊是更好的球队?”

“从结果来看,确实如此。”

“从结果来看”——多么微妙的措辞。

如果徐凌在场,定能瞬间破译这句话的潜台词:难道输球就证明对手更强?抛开比分不谈,灰熊真的配得上这场胜利?

狡辩永远遵循着同一套底层逻辑:质疑既定事实。

斯科特随即抛出了他“不从结果来看“的论点:“如果你仔细审视比赛过程,会发现很多细节值得玩味。当一支球队在主场却难以获得应有的比赛节奏时,胜利的天平自然会倾斜。我们的球员不断冲击内线,却得不到相应的回报,这打乱了整个进攻体系。“

随后,斯科特意有所指地补充道:“在季后赛的舞台上,某些本该稳定的因素如果产生波动,确实会让比赛走向变得难以预测。”

这就是教练员影响系列赛走势的方法,就是在赛后直白或者含蓄地表示裁判不公。

裁判是否真的不公还有待检验,但他们堂堂西部第二的队,怎么可以在主场被对手防死呢?哨子呢?主场优势呢?不给点好处人家费心费力打这个排名干嘛?

这番话一说出去,无论斯科特的意图如何,系列赛都会在今夜之后完成一次漂移过弯,从而驶向另一个方向。

就像莉莉·露决定给自己的胸口注射硅胶,这个疯癫的女人号称可以承受一切,从此她将得到一个病态的身体,而那些熟悉她的人将会忘记其最初的模样。

那就是拜伦·斯科特所做的事。

第二天,最先对斯科特的控诉作出回应的是本地的媒体。

新奥尔良最有影响力的媒体《时代花絮报》的资深体育记者乔纳森·费根在次日头版发表的专栏文章,直接响应了斯科特的抱怨。

报纸的标题赫然写着:《野蛮的胜利?裁判的纵容与灰熊的“强硬”》

文章开篇还算克制,简单回顾了比赛进程,称赞了克里斯·保罗的努力和黄蜂队上半场的出色表现。

但笔锋很快一转:“.然而,当下半场开始时,比赛的尺度似乎悄然发生了变化。孟菲斯人引以为傲的‘调整’,其核心并不仅仅是战术上的对位变化,更是一种被默许的、提升到另一个级别的身体对抗——或者说,是粗鲁。”

“伊莱·徐对克里斯·保罗的贴身防守,从第一个回合就开始游走在犯规边缘。无数次的拉拽、用手臂阻挡突破路线,还有那些并非冲着球去的身体接触,都被以迪克·巴维塔为首的裁判组‘明智’地忽略了。这真的是黄蜂队的主场吗?”

费根巧妙地将矛头指向了裁判,他写道:“巴维塔先生和他的团队,似乎认为球迷买票是为了看一场摔角表演。他们放任客队用肌肉和肘子书写比赛,而主队每一次类似的回应却会招致哨声。这种尺度上的不统一,无疑扼杀了黄蜂队流畅的进攻节奏。”

这篇报道不仅在新奥尔良本地引发了球迷的共鸣和愤怒,也在全美的体育媒体圈迅速传播开来。

像徐凌这种平时就喜欢在网上冲浪的,自然也就注意到了这篇热门报道。

以新奥尔良的媒体影响力来说,这篇文章的阅读指数显然超越了地域范畴。

徐凌花了几分钟拜读这篇大作,读到最后,他给出了自己的评价,这是一篇很好的厕所读物。

但他当时不在厕所,他在自己的床上。

这让他打开电脑,用推特账号转发了这篇文章并写下一段让黄蜂球迷跳脚的话:“有些人输了比赛,第一反应不是反思自己的不足,而是忙着写童话故事。#新奥尔良奇幻文学奖”

当那些准备上早班的人忙里偷闲地登陆各大体育网站准备收看季后赛首轮的战报与专家评论,他们将看到诡异的一幕。

进入头条的不是小牛队,也不是凯尔特人,更不是勒布朗·詹姆斯的骑士队,而是伊莱·徐的灰熊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