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就更加奇怪了,追着问她:‘为什么要绣这个门呢?’金婆婆当时的神情我至今还记得,她眉头紧锁,眼中充满了不安,压低声音对我说:‘自从我看了那道门,不知怎的,心里头总觉得很不安生,好像要出什么不好的大事。可是村里现在没人听我这个老婆子劝,都魔怔了似的要去挖那道门,我拦不住他们,就想着,不如把这门的样子原原本本的绣下来,说不定……说不定以后能有点用处。’”
梅玲说到这里,眼中充满了懊悔与后怕:“当时我只觉得那图案古怪,并不理解金婆婆话里的深意,直到后来……后来我爹娘死了,其他村民也变得古怪……我才明白,金婆婆那份不安的预感,或许……或许真的应验了……”
“那副刺绣在现在在哪里呢?”白浩急忙问道。
梅玲却无力地摇了摇头:“我十岁那年,爷爷突然将我托付给一个路过的善心游商,带我离开了红叶村,还要我发誓永不再回去,从那以后,我再也没见过金婆婆,也不知道她把那幅刺绣放在了哪里。
梅玲的目光重新聚焦在白浩和黎乐身上,带着一丝恳求:“我知道的就这么多了,求求你们,如果以后有任何关于金婆婆或者红叶村的消息,请一定告诉我!”
白浩和黎乐郑重地点了点头,黎乐见梅玲情绪稍稳,便顺势问道:“大夫人,还有一事请教,我们在清源城遇见了当年带您离村的游商朱福银,他提及过有一位告诫你们勿去后山的‘长官’,关于这位‘长官’,您还能回忆起更多细节吗?比如,她或她身边的人,可有什么异于常人的举动?”
“长官?”梅玲闻言,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的神色,她仔细回想了一下说道:“村里人平时都听从村长的安排。至于后山院子里住着的那些外族人……领头的是个很特别的女人,她的同伴们都称呼她为‘长官’。他们那一行人深居简出,很少与村里人来往,关于她的事情,我知道的实在不多,但她应该是个好人,他们离开村子时,她给每户人家都留了一笔银钱,劝我们搬走,告诫我们不要再去后山。若是……若是当初大家肯听她的劝……我爹娘就不会死,红叶村也不会……”梅玲的声音哽咽起来,未尽之语中是无尽的悲恸与悔恨。
突然,正在低头落泪的梅玲猛地抬起头:“虽然她的事情我不是很清楚,但是我清楚地记得她的长相!”她的语气变得十分确定,目光在黎乐和白浩脸上扫过:“大概一年前,黎公子你与那位姓和的女大夫一起来范府寻找受伤的白公子时,身边跟着的那个姑娘……我记得是叫小五吧?她的模样,与我记忆中的那位‘长官’,几乎是一模一样!绝不会错!”
黎乐听到梅玲的描述,心中一震,与白浩交换了一个惊疑的眼神。他追问道:“大夫人,你确定那位‘长官’的容貌与小五一模一样?”。
梅玲用力点头,泪痕未干的脸上浮现出笃定之色:“绝不会错!那女子的眉眼、鼻梁,甚至说话时微微上扬的嘴角,都和小五姑娘如出一辙。只是……‘长官’的神情更冷峻,目光像能穿透人心似的,令人不敢直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