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168(1 / 2)

重活记 唐观水 5708 字 2019-04-19

黑鬼还是黄皮猴子,都会成为他们地伙伴,当然,要是你在这个过程中露出破绽了,也会立刻被他们群起瓜分。

之所他们中最多的是银行家,那是因为银行表面看起来只是一个金融服务行业,表面利润并不高,但是银行却是一个资金运转的通道,所有大额资金地流转,都要通过银行,而在这个流转的过程中,上下其手的方法就多了去。而且如果是银行自己直接进行投资地话,不但可以用一块钱当成十块钱这样花,在抄外汇的过程中,还可以直接就使用更高倍数的杠杆效应。其实所有的外汇保证金交易,都是通过银行,而银行往往为了规避风险,有时候也会自己做,而杠杆效应要比普通在外汇市场上放出去的还要高。

银行自己做外汇交易,这当然是违规,不过类似的违规已经多不胜数,只要投资不失败,那就没有问题,所有出问题的银行违规操作,都是投资失败而被发现。

尽管也有管理银行的所谓金融监管,但这东西对他们这些银行家来说,不过是换个稍微有挑战意义地玩法,所有地法律他们都可以找出n多漏洞,并针对这些漏洞做出新的规避方法。

在唐欢所知道地世界里银行家在表面上并没多少财富,比如那些银行总起来的规模,甚至还不如那些零售企业。之所以造成这样,是因为那些零售业软件业之类,是实实在在的经营,利润虽然不如金融业那么大,但风险小,而金融投资的风险很大,不可能一直如唐欢这个变态这样只成功,不失败,很多银行都是成功与失败并存。

比如微软跟沃尔玛,他们这样的企业,很难让他突然倒闭破产,但银行业来说,可能一个投资不好,一个庞然巨物就会轰然倒塌。唐欢前生08年那场金融危机里,美国五大投资银行只剩下两家,就是这个道理。

不过,表面看起来是这样,但实际上并非如此,因为银行可以倒闭,但那些银行的头头们,或者说是那些银行家是不会有损失的,因为破产就意味着他们不用为自己的失误负责,他们依然是隐藏的巨富。可以把钱转移到其他地方,比如瑞士银行等离岸公司,然后再换个身份继续玩。

后世美国之所以要求瑞士银行公开名单,表面看起来是要谴责这种不规矩的金融制度,要求公平,其实是要拿那些掠夺了美国财富的银行家开刀,要不是美国在那次危机中受创太深。他们才不会管别人死活呢。只是很可惜,这种做法很难很难,至少在美国历史上,貌似二战以来,特别是在肯尼迪被杀之后,美国政府拿这些银行家还从来没有办法过,。

战争,是政治的延续。而政治,则是金融的延伸,当然这之间也是互相联系互相影响的。往往一场战争之后,可能新地政治格局就此改变,然后新的金融规则也会发生变化。

在二战结束以后,新的金融寡头开始崛起,而旧的金融寡头也没有消亡。反而联合那些新的金融寡头一起,开始以美国为中心,利用更为发达的通讯交通技术。通过美元这种金融产品,在世界范围内,特别是发达国家之内。建立了一个比较完善的银行结算系统,同时依据分布在世界各地地银行为中心,又同时开始组合出一套严密的金融产业链条,从而产生了一个进可攻退可守的完美计划。

不过,陈彼得也承认,世界上从来没有完美的计划,而这些人虽然牛,但也也不可能真的主导整个世界的金融变化。因为金融的变化的确就是一种量子反应。一点微小地差异,都会产生不可估量的巨变。而这些人并不是神,不可能真的把世界上所有地点所有的金融变化都囊括在手。

换句话说,他们不过是一群战略高手,但有的时候战术也可以改变既有战略,甚至他们的战略在当前来说可能是成功的,而在总体方面来说,或许就是失败地。

他们的行为准则,就是建立在掠夺这个基础上,尽管世界财富会不断增长,但他们的吞噬速度要更加地快,所以从广义上来说,他们这种掠夺的最终途径,必然是爆发世界性的经济危机,进而重新洗牌,世界上地多次惨烈战争,实际上归根到底都是这种金融方面引起的,可能源头并不是一两个人,但一定是因为那一小群人。

从这上面来说,其实马克思他老人家,一早就对这些资本家的本质看明白了,而唐欢也想到,或许自己小时候,不,应该是这个时候的社会主义思想教育,某些理论方面还是有点道理的,只不过具体实施就差了太多而已。

其实这些道理,早都在马克思大师的那一系列论著里,只不过东西方两大阵营学的道路却偏了,我们非要去揪住里面的主义问题,非要证明什么社会主义正确性,而西方人则更客观地审视这里面地金融规律,忽视主义与否,而是从里面抓本质,找金融的本质及具体操作。

其实马克思地资本论,都是华尔街金融家们必读的科目,只不过人家从中学到了如何利用资本去更好的运转世界,我们却只是学到了如何蔑视他人。

“不过,你的出现让我吃惊。”就在唐欢还在陷入思考的时候,电话那头继续传来陈彼得的声音,“知道么,我感觉你对金融的东西了解很少很少,连皮毛都没有,但你却对具体的金融走势把握的相当准确,甚至准确到一个不可思议的地步。知道么,就算那些人,也只能规定个大概时间表,这时间通常是五年以上,而你却可以在一两年之内找到这些漏洞并迅速利用他们,在这一点上,他们都不如你。自然了,他们都以为是我的功劳,但我知道不是,其实我很清楚,如果没有你的大局观跟提前预测,我是不可能这么短时间找到这些准确的漏洞的。”

“是么”唐欢在转椅上转来转去,对着桌子上打开免提的电话笑了笑道,“那么也包括这次狙击日元”

“当然不包括。”陈彼得继续传过话,“由于我也插手了,所以我知道,他们为了这次日元行动,已经足足计划了十年之久,从七十年代就开始了,准确的说,从71年12月迫使日本实行浮动利率制度的时候。在日本经济开始因为浮动利率飞速起飞的时候,阴谋就已经在开始运作了。现在的行动,不过是在收割果实,但你却并没有参与这个计划当中,你却能够提前获知,这就让我,特别是让他们惊讶了。”

“呵呵。大概是我运气好吧。”唐欢只能苦笑了下,他能说什么,难道告诉他,自己是个后来者,是个特殊的存在

“不是运气,这恐怕,只能归咎于你的天才,或者说是你对金融有一种特有的敏感吧。”陈彼得那边也笑了笑。“本来我也对此感到不可思议,因为你并不是金融出身,可后来我又想了想,发觉历史上还真有个跟你类似地存在。”

“哦跟我类似的存在”唐欢奇怪道,“是谁啊”

“那个人,就是罗斯柴尔德家族历史上最传奇的人物,梅耶罗斯柴尔德的儿子。内森罗斯柴尔德。”

“哈内森是谁”听到这里,唐欢先是愣了愣,接着又一下从椅子上跳了起来。“你刚才说什么罗斯柴尔德”

“对啊。”电话那边的陈彼得似乎叹了口气,“我想来想去,历史上成功的商人有很多。但能像你这样具有敏锐目光跟大胆举措,并且还总是成功的人,貌似只有那个奇才内森了。好像他也总是能够抓住别人发现不了地金融漏洞,并且具体的时间还非常准确,准确到让人发寒。比如当年的拿破仑在滑铁卢之战,事前谁都没有想到结果究竟会如何,但他却似乎都能够预料到一样,借此大赚一笔。此后内森的决策也总是正觉。以致于人们都纷纷传说他有一套比国家还要严密迅速的情报网。但真要说起这个,又是迷雾重重。总之有一点可以肯定,这个内森就是凭借着过人的眼光跟大胆举措,成为当时最著名的银行家。当时有句话,当内森发怒时,英格兰银行都在颤抖,说的就是他。而你么,我看跟他十分相似了,都是眼光敏锐,魄力十足。”

“等等,我不是说那个内森。”唐欢立刻对着电话大声道,“那个罗斯柴尔德家族现在还有么是不是他们控制着你说地那些金融财团”

“嗯你说什么我不太明白。”

“我是问,现在那个罗斯柴尔德家族还有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