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片蒸蒸日上的气象中,皇长子扶苏的成长,尤为引人注目。他本就性情宽厚,经过战火的洗礼和方铭数年来的言传身教,更是褪去了曾经的些许迂阔,成长为一位兼具仁德胸怀与务实精神的储君。他频繁出入格物书院,与学子討论学问;深入田间地头,体察民情;在朝堂之上,既能秉持法度,又能諫言仁政。他完美地契合了嬴政“新政”所期望的继承人形象——一位能守住法治根基,又能以仁德凝聚天下,並且不排斥、甚至拥抱新知识、新变化的君主。
帝国历二十九年春,一个震惊朝野的消息从宫中传出:皇帝嬴政,於鼎盛之年,宣布禪位於皇长子扶苏!
此举打破了“父死子继”的传统,更展现了嬴政超越时代的魄力与对帝国未来的深远考量。他深知,自己代表著旧时代的辉煌与铁血,而扶苏,则代表著融合百家、拥抱科技的新时代方向。在帝国走向全新的上升轨道时,完成权力的平稳交接,是最明智的选择。
禪位大典庄严肃穆。扶苏继位,尊嬴政为太上皇,延续元和新政,开启了史称“扶苏中兴”的时代。
而在这场权力更迭的盛宴中,最大的功臣方铭,却选择了悄然离去。他婉拒了扶苏恳切的挽留和所有极尽荣华的封赏,只带走了一些私人物品和满满的回忆。
在一个晨曦微露的清晨,一辆普通的马车驶出了咸阳城。车內,方铭卸下所有光环,一身布衣,神態安然。他的身边,坐著两位女子。一位是嬴阴嫚,她已褪去公主华服,荆釵布裙,却掩不住眉眼间的灵动与依恋,她选择了追隨自己的內心,远离宫廷的纷扰。另一位,则是惊鯢,她依旧沉默,但那双曾只映照杀戮的眼眸中,如今已多了几分人间烟火的暖意和平静。曾经的罗网天字一等杀手,也终於在腥风血雨后,找到了心灵的归宿。
马车轆轆,驶向远方。他们的目的地並非某处固定的宅院,而是广袤的天地。方铭终於如愿以偿,摆脱了宿命的枷锁与责任的重担,去享受他穿越以来便一直追寻的平静与自由。他会去看一看这个被他亲手改变过的世界的壮丽山河,会去体验不同地方的风土人情,或许,还会在不经意间,再次播撒下一些知识的种子。
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但此刻,在经歷了异界入侵的劫难与內部深刻的变革后,一个建立在法治、仁政与科技基石之上,融合了百家智慧的大秦帝国,正迎来一个前所未有的“天下大同”的曙光。而带来这一切的关键之人,已功成身退,融入了那寻常的万家灯火与浩渺的江湖之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