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6章 朕不急,你们也不准急!(加更,求月票!)(1 / 2)

朱由检缓缓将宝剑插回鞘中,发出“呛啷”一声清鸣。

他踱步走回御案之后,重新落座。

朱由检看着御案上被自己斩下的一角,又握了握手中的天子剑,一个念头不可抑制地从心底涌起。

这把剑、这张桌子,参与了这场戏剧性的场面。

在百年之后,估计都要成为大明皇家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了。

而在它们的下方,将是来自整个泰西世界的“贡品”!

朕要用英格兰国王的权杖来压住奏疏!

朕要用法兰西国王的王冠来盛放笔墨!

朕要用西班牙无敌舰队的黄金来铸造宫殿的阶梯!

朕要用尼德兰东印度公司的航海图来当地毯!

所有泰西之人引以为傲的法典、艺术与珍宝,都将漂洋过海,成为这座博物院里的寻常陈设,成为朕脚下的点缀!

它们将无声地向后世子孙证明一个颠扑不破的道理:

天子剑下,不留王冠!

凡日月所照,皆为汉土!

……

“咳。”

朱由检轻轻咳嗽了一声,强行将自己从这过于中二的遐想中拽了出来。

算了,收收味吧。

眼下连北直隶的新政都还没完全铺开,就想着征服世界,未免也太好高骛远了。

先保证大明能在这场席卷全球的小冰期里活下来,再说其他。

他收敛心神,调整了一下坐姿,这才缓缓开口,声音恢复了往日的平静。

“众卿,平身吧。”

“谢陛下!”

众位大臣纷纷起身,各自坐回原位,只是每个人的神情都还带着几分未曾消散的激动与敬畏。

霍维华刚一站稳,便又要躬身开口,似乎还想再说些什么表忠心的话。

朱由检见状,赶忙抬手打断了他。

“霍卿,”他抢先说道,“你今日之言,此番作为,若放在过往,便已然是一段君臣相得的佳话了。”

“说不得,按那些传统戏文里的套路,接下来便是一句‘简在帝心’,然后便该扶摇直上,青云得志了。”

朱由检顿了顿,话锋却猛地一转,目光扫过霍维华,又看向殿中所有大臣。

“但朕先前已经说过,从今日起,大明的功赏,不决于帝心好恶,只决于事功大小。”

“是故,朕虽欣赏霍卿之赤诚肺腑,但一切,终究还是要看你做出来的实事。”

他身体微微前倾,盯着霍维华的眼睛,一字一句地问道:

“如何,霍卿可有信心,做我大明这新政之下,第一个凭实功加金十道的能臣?!”

“可有信心,亲手从朕的手中,接过那一道伯爵之赏?!”

霍维华愣住了。

他连续几次想说的话都被皇帝恰到好处地打断,此刻若是还察觉不到皇帝对这场“表演”的些许不耐,那他也就白在官场混这么多年了。

天子这是在告诉他,戏,已经演完了。

接下来,该谈正事了。

他沉默了片刻,将那些已经涌到嘴边的慷慨陈词又咽了回去,最终,他选择引用了一句典故,作为这场君臣对手戏的收尾。

他深深一揖,沉声道:“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臣当以戚少保此言自勉,为陛下,为大明,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好一个‘但愿海波平’。”

朱由检赞许地点点头,见霍影帝同步收住了戏,便也不再多言,直接将话题转入了正事。

“你最后所奏,关于各镇清饷反贪之事,朕准了。但有几处细节,朕要补充一下。”

“其一,京中起复、推选干员一事,由你来主导,吏部配合。名单拟好之后,直接报给朕来定夺。”

“其二,你所请,于各路查账队伍中,加入内宫太监、东厂执事、锦衣卫旗尉以为监察,朕也准了。你稍后散朝,一并去找高时明要人便是。”

“其三,”朱由检加重了语气,“既然凑出了这七路人马,要做此等彻查根弊之事,那干脆就做得更扎实一些。”

“朕命你部,各路人马清理完兵额饷银之后,不必急着回京。干脆就地留驻辽东数月,与孙督师一道,给朕重新定下整个蓟辽的兵马员额来!”

“现下是多少员额,未来若欲固守,需多少员额?若欲反攻,又要多少员额?支撑这些员额的民运、京运又是如何,海运、陆运又要如何办理,所需置办的战马、军备、堡城等一应开销用度,都仔仔细细地算出来,做成一本条理清晰的总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