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105(1 / 2)

外星代理人 燕飞 5756 字 2019-04-19

就像一个现代学习完万有引力的高中生,如果同当时第一次被苹果砸中的牛顿,开始探讨万有引力这个问题,虽然对于中间的推导一样没有什么概念,但是能够向牛顿提出苹果掉下来是因为受到重力影响,这个正确的方向一旦被牛顿接受,进而牛顿就会慢慢引申出万有引力,最后经过复杂的数学的运算推导出万有引力定律。

安德鲁教授现在就是处于这种状态,所以顺着杜克的启发,思路在正确的道路上果然迈进了一步,虽然安德鲁教授现在并不知道这一点,换着一个自私的教授或许会将这个思路隐藏下来自己去研究。

那么杜克可以保证,虽然安德鲁教授已经走上了正确的道路,但是真要从这条道路走到终点,中间还是有无数条分叉的路径需要他一一走过。没有十年以上的功夫,是绝难有运气找出最终的结果来。

所以杜克也不害怕这个成果会被半路拦截,在这么漫长的时间中,他随时都可以加快进度来抢先“发现”这个本来就属于他的成果。

幸好安德鲁教授也不是那种小人,当自己在杜克的启发下有所得,很快就将这个新的想法说了出来,当然,这个新想法恰好就是杜克所需要的。所以杜克装着考虑了一会儿,然后非常欣喜地感谢了安德鲁教授的指导。

有了安德鲁这个指点,杜克就可以进一步修订自己的实验计划,模拟测试这个新的想法,虽然说这还不够,仍然无法达到成功的条件,但是实验结果会证明这条路径是正确的。杜克现在能够搞出来这个东西就足够了。

进展已经非常惊人了。要知道研究这块的人很多都是多年来在原地打转。

做到了这一步,杜克就可以歇歇一俩个月再向前走。

在麻省理工的日子第一百八十七章改进

更新时间:20126141:25:06本章字数:2977

课题上取得了不错的进展,杜克可以将精力放到泰坦ii虚拟系统的改进上,克里依据杜克的指示原汁原味地实现了泰坦ii,但是杜克感觉这不是最优的选择。

特别是在io和存储方面,克里具有现在技术完全不具备的条件,如果消除原来的这些限制,克里虚拟出来的泰坦ii应该有着比原型机更好的性能才对。果然当杜克指示克里进行进一步的优化改进后,仅仅是放开了io读取和存储分配,虚拟泰坦ii的性能就几乎飙升了一倍

由此可见io和存储对于运算速度影响有多大,但是这还没有完,考虑到cu和gu各有所长,杜克期望通过动态调整cu和gu的计算节点数量,实现最佳的性能。这个调整思路一出来,克里优化出来的泰坦ii系统就更加惊人了,在针对偏重浮点运算的测试应用下,具备最大数量gu配置的泰坦ii性能几乎提升了十倍之多。

当然,对于这种大量浮点运算条件,gu配置比例差不多达到了百分之九十。要知道这可是完全没有修改系统架构的前提下实现的,要是研制超级计算机的专家知道有这么一个强悍的模拟系统,不崩溃掉才怪。

要知道在通常的研究中,超级计算机要想将性能提升十倍,一般至少都需要23年的时间,等到相关硬件子系统性能提升后,累计这些更高性能的子系统才能够实现,像克里这样单纯经过动态调整、根本就不改变什么硬件设施就能够实现,实在太妖孽了。

当然换着是逻辑判断更多的人工智能应用,杜克发现这个cu和gu的比例又要反过来才能够实现更好的性能。因为在这方面是cu的强项。

经过这番测试,克里掌握了根据应用类型动态调整虚拟泰坦ii系统的方法和计算公式,可以很快根据软件系统的运算需求进行动态调整系统组成。单单就这一点,杜克就能够在同样的条件下比别人快十多倍得到结果。

何况克里还能够进一步增加运算节点,继续加强虚拟泰坦ii的计算能力,虽然杜克没有指示克里进行类似的改进,主要是现在还没有这个需求,他在克里改进了硬件的动态变化之后,开始瞄准crayux系统进行优化。

这个一方面是提升系统的能力,另外一方面是积累操作系统研发的经验。科大刘校长牵头的操作系统重大专项研究项目现在已经批准立项,第一期国家拨款6000万人民币进行操作系统的实验性研究。

作为主要的架构师,杜克需要提出新操作系统的架构设想。立项要求中,这个未来的操作系统需要具备高性能、高可靠性、高安全性、高伸缩性的四高特性,另外还要具有在通用平台下运行的能力,也就是说要兼容当前的主流硬件,包括时下主流的cugu内存硬盘外设等等。

有了这么高的要求,杜克可以选择的最佳蓝本就是ux。只是ux虽然说是开源系统,但是正因为这样,任何基于ux的新改进都要求被公布于世,如果你想要公开进行商业使用推广的话,这个对于国家来说是不可接受的。

所以,新操作系统以ux作为蓝本是没有问题,但是在架构上却不能照搬照抄,否则就会侵犯其知识产权。

独立封装硬件操作核心是不可缺少的,杜克新开发的手机操作系统就是这么做的,只是手机操作系统是针对一个有限硬件平台的封闭式系统,大幅度减少了兼容性的考虑,所以效率很高。

但是这个新系统却不能这么搞,这样以后还得针对特定的硬件平台,这样的系统称为通用操作系统,杜克都不好意思说是自己参与研制的。所以独立封装硬件操作核心同新设备驱动之家的关系比较难处理。

开放第三方对于核心部分的读写,会产生比较严重的安全隐患,很多病毒都会模拟新设备驱动来对操作系统进行核心层面的操作。所以这个问题现在基本上是很难取舍的,s为了兼容性不得不打开一道缺口,杜克原本也不知道该如何才能够避开这个问题。

直到克里虚拟成功泰坦ii,杜克才受到启发:将整个基本硬件看着一个完整封装好的内核,而外设都必须通过调用内核的sdk来开发驱动,实现外设同内核之间的数据交换和运算调用。这样,杜克就可以确保内核的安全。

相对于层出不穷的外设来说,内核需要针对的环境就非常有限了,cu,主流的就俩三家,加起来虽然总数看起来也不少,可是真正有指令集变化的型号,总数超不过20种指令集

但是毕竟都有限,如te的通用桌面级cu的指令集,截止到2014年,其中扩展指令集部分也不过是x,sse,sse2,sse3,ssse3,sse41,sse42,sse43,e64t等区区九种。

所以有了高端cu模拟经验,克里要模拟相对低端的cu,简直就没有多少难度,无非是消减性能和指令集支持。

杜克可以针对一款较高端的cu开发出一中核心的处理应用,剩下的兼容性就将在这个核心应用上进行修订,根据不同的cu进行指令集兼容性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