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0章 仙朝初立,天下震动(1 / 2)

长安城,太极殿。

李璘端坐于龙椅之上,目光沉静地扫过下方文武百官。他的声音不大,却清晰地传入每一个人的耳中:“朕今日召集众卿,乃是为了一件关乎我大唐万世基业的大事。”

殿内鸦雀无声,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等待着这位年轻帝王的下文。自从李璘登基以来,大唐的气象便一日不同于一日,这位陛下的每一个决定,都带着一种旁人无法理解的深意和远见。

“朕决议,自今日起,我大唐,当立为仙朝。”

此言一出,犹如平地惊雷,整个太极殿瞬间炸开了锅。

“仙朝?陛下,何为仙朝?”一位须发皆白的老臣颤颤巍巍地站了出来,他是三朝元老,此刻脸上写满了困惑与不安。

“陛下三思啊!我大唐乃人间正统,何故要与那些虚无缥缈的仙神之事扯上关系?”兵部尚书也立刻出列,言辞恳切。

“自古以来,帝王求仙问道,多为亡国之兆,陛下春秋鼎盛,切不可重蹈前人覆辙啊!”

反对的声音此起彼伏,大部分都是上了年纪的文臣,他们深受儒家思想熏陶,对于鬼神之事向来是敬而远之,更遑论将整个国家都改制成什么“仙朝”。

李璘静静地听着,脸上没有任何表情。他知道,这个决定对于这些固守传统的大臣们来说,冲击力有多大。但他并不打算解释太多,事实永远比语言更有说服力。

他将目光投向了站在文臣首列的几个人。

“夫子,你以为如何?”李璘的声音再次响起。

被称为“夫子”的老者,身着朴素的儒衫,气质温润如玉,正是当世大儒,也是李璘的老师。他缓缓走出队列,对着李璘躬身一礼,然后才抬起头,目光清澈:“陛下之志,非凡人所能揣度。老臣愚钝,只知教化万民,使人人知礼,国泰民安。若立仙朝,能让百姓安居,国力强盛,老臣并无异议。”

这番话让殿内为之一静。夫子在文臣中的地位无人能及,他的话,分量极重。他没有直接支持,但也没有反对,只是将评判的标准放在了“百姓安居,国力强盛”之上。

李璘点了点头,又看向另一人:“袁天罡,你呢?”

袁天罡一袭青色道袍,手持拂尘,颇有几分仙风道骨的模样。他上前一步,稽首道:“陛下身负天命,顺天而行,乃是苍生之福。贫道夜观天象,紫微星大放异彩,帝气贯穿寰宇,正是我大唐开创万古未有之基业的大好时机。立仙朝,人人修仙,此乃天恩浩荡,贫道恭贺陛下!”

他的声音洪亮,充满了强大的自信,让那些原本心中忐忑的大臣们,也不由得精神一振。袁天罡的名声,在大唐可是如雷贯耳,他说的话,在很多人看来,就等同于天意。

有了夫子和袁天罡的表态,朝堂上的风向顿时变了。那些原本还想出言反对的人,都把话咽了回去,开始重新思考这件事的可能性。

李璘心中暗自点头。他知道,要推行这样一场史无前例的变革,光靠他一个皇帝的威严是不够的,必须要有足够分量的人来支持。夫子代表了文人教化,袁天罡则代表了方外玄学,有他们两人站在自己这边,阻力会小很多。

“朕知道,众卿心中尚有疑虑。”李璘的声音再次响起,这一次,他站了起来,缓步走下龙椅,来到大殿中央。

“有人会问,何为仙?何为仙法?”他环视众人,“朕可以告诉你们,仙,并非虚无缥缈。仙法,也并非旁门左道。它是一种能让人类超越自身极限,掌握天地伟力的方法!”

说着,李璘伸出右手,掌心向上。

“众卿请看。”

话音刚落,一团柔和的金色光芒自他掌心浮现,缓缓升腾。那光芒并不刺眼,却带着一种难以言喻的温暖和威严。整个太极殿的温度似乎都随之升高了几分,所有人都感觉到一股暖流涌遍全身,连日操劳的疲惫都仿佛一扫而空。

“这……”

所有人都瞪大了眼睛,死死地盯着李璘掌心的那团金光。他们能清晰地感觉到,那不是什么障眼法,而是一种真实不虚的、他们从未接触过的力量。

“此乃灵力,修行之基。”李璘的声音平静而有力,“当一个人体内拥有了灵力,便能强身健体,百病不侵。若是天赋卓绝,勤修不辍,更能呼风唤雨,移山填海,长生久视,亦非不可能!”

“长生久视!”

这四个字像一记重锤,狠狠地敲在了每一个人的心上。无论是王侯将相,还是贩夫走卒,谁能抵挡长生的诱惑?之前那些反对的大臣,此刻呼吸都变得粗重起来。他们看着李璘,眼神里充满了震惊、渴望和一丝丝的恐惧。

皇帝陛下,竟然真的掌握了仙法!

“朕立仙朝,便是要将此法传于天下!”李璘的声音掷地有声,“朕要我大唐子民,人人如龙!人人皆可修行,人人皆有机会触摸那永恒的巅峰!”

“朕要让‘仙’,不再是高高在上、虚无缥aken的传说,而是我大唐百姓触手可及的现实!朕要让这天下,再无生老病死之苦,再无天灾人祸之忧!”

“从今往后,我大唐的孩童,自蒙学起,便要文武仙三道同修!朕将在各地设立仙门,广纳门徒,传授仙法!朕要让修行,成为我大唐的国策!”

李璘的话语充满了无穷的感染力,他描绘出的那幅波澜壮阔的画卷,让所有人都心神激荡。

人人如龙,长生久视!这是何等宏伟的愿景!

“陛下天恩浩荡!”袁天罡第一个跪拜下来,声音激动得有些颤抖。

“陛下天恩浩荡!”

有了袁天罡带头,其余的大臣们,无论心中作何感想,也都纷纷跪倒在地,山呼万岁。他们明白,从今天起,大唐的天,要变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时代,即将在他们的见证下拉开序幕。

李璘看着下方跪拜的群臣,心中并无太多波澜。这一切,仅仅是个开始。他知道,要建立一个真正的仙朝,远比他说的要困难得多。功法、资源、师资、管理……每一个环节都充满了挑战。

但这正是他来到这个世界的意义。

退朝之后,李璘将夫子和袁天罡单独留在了御书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