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146(2 / 2)

准葛尔军的执纪队,砍死了几十名逃兵后,那些退缩的士兵,不得已只能调头,继续拿起云梯向塔密尔城墙跑去。

由于策棱没有听从濯清的建议,塔密尔的城墙并不高,准军人数占优,不一会几十架云梯就成功的勾住了城墙。

北征军用滚木檑石砸向准军,还有烧开的沸水和金汁浇向敌军。

金汁就是粪水,被烫伤的士兵往往因为被细菌感染而死,所以一直是守城利器。

密集的箭雨加上火枪,很快准军就顶不住了,纷纷败退。

达锡达尔再杀人也无力挽回,兵败如山倒,只能鸣金收兵。

准军丢下了大概几千具尸体,狼狈败退。

濯清的北征军也有近两千人的伤亡,这几乎是濯清领兵以来伤亡率最高的一场战役。

濯清知道这些敌军尸体,加上自己士兵的遗体,如果不能及时处理的话,有可能会引发瘟疫。

随军郎中都已经上了城墙,开始处理伤员的伤口。

濯清写了一封信给敦多布,看在哲布尊丹巴活佛的面子上,允许他出动几百人,来收拾士兵遗体。

濯清首先主要是出于对自己士兵健康的重视,其次也是人道主义。

毕竟战死的准军士兵,很多兄弟朋友还在军中,他们也不愿意那些遗体暴露在野外。

濯清让秦钟负责夜里的警戒,自己这才拖着疲惫的身体,回营帐休息。

濯清虽然没有亲自上阵杀敌,但是高度的精神紧张,随时的指挥调度,让他感到十分劳累。

今天对方还是试探性强攻,明天有可能遇到的压力,比今天还要大。

敦多布也没有了更好地选择,只有死磕濯清,不然等策棱回援,他就太被动了。

第二天,天刚亮,准军就发动了全面攻势。

这一次,准军不光向侧翼的城墙进攻,而且对正面的营寨也发起了冲锋。

敦多布就是四面出击,只要有一面攻击成功,就可以顺利拿下塔密尔。

全面攻击还有一个好处就是,濯清没办法调动大炮和士兵支援薄弱点。

威远大将军炮射程远,威力大,但是它的缺点是冷却时间长,经过几轮炮击之后,需要冷却炮管,不然容易炸膛。

神机炮和子母炮威力小,射程近,数量众多,成了北征军杀敌的利器。

这也证明了濯清当初让神机营多配小炮,少配重炮的决策的正确性。

另外,戴亮设计的新型线膛枪,无论是射击精度还是威力,明显好于罗刹滑膛枪。

在高烈度地对抗之中,就暴露出罗刹滑膛枪差距明显。

不仅准军的火枪炸膛比例,远远高于北征军,而且在单位火药杀伤率上差距更大。

北征军大体四五发纸包子弹就能击中一名准军,而准军十余发子弹未必能击中一名北征军。

指标差距一开始显露不出来,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准军大量的士兵倒在冲锋的路上,倒在攀爬云梯的过程中。

一般而言,这个时代,一个部队的伤亡率超过百分之三十,就会士气低落,从而崩溃。

今天,准军伤亡率如此之高,敦多布还在让士兵拼命冲锋的原因就在于,好几次他都觉得快要拿下城墙了,但是每次冲上城墙的士兵又会被歼灭,北征军的意志力比他想象的还要顽强。

矛海身先士卒,冲上了城墙,但是被濯清连续射中数箭,矛海手下拼命才把他从城墙上抢了回来。

达锡达尔见兄长矛海浑身是血,已经奄奄一息。

他劝阻敦多布道:“那小王爷死守不出,攻城也不是我们准葛尔大军的强项,不如先鸣金收兵,明日再战”

敦多布知道今天付出近万人的代价,都没能拿下塔密尔,到了明日更没办法了,只是形势已然如此,再让人攻城,只能是去多送人头。

敦多布只得下令收兵,当准葛尔大军如潮水一般退却之后,塔密尔城墙上爆发了巨大的欢呼声。

今天的牺牲的北征军步骑兵,加上昨天死伤的士兵,让步骑兵几乎伤亡殆尽,现在坚守在城墙上的大部分是后勤辅兵。

濯清很少流泪,今天他忍不住热泪盈眶,太多的人为了今天的胜利付出了生命,一万步骑兵只剩下三千多人,绝大多数人倒在了黎明之前。

他们是英雄,他们杀死了比自己多两倍的敌军,成功守住塔密尔,意味着战争的主动权从此易手,敦多布成了案板上的肉。

深夜,濯清久久不能入睡,白天战斗的残酷画面,一幕幕出现在脑海中。

就在这时,秦钟在帐外说道:“姐夫,醒醒我有紧急军情”

“进来吧”濯清起身,披了一件斗篷。

秦钟进来后说道:“姐夫,刚有一人来到城下,他说自己是锡伯骑兵,有重要情报要亲自交给你我放他进来看了,确实是丽娅大妃的侍卫”

“让他进来吧”

秦钟一挥手,有两个侍卫陪着一个锡伯骑兵打扮的人进得营帐。

“参见王爷丽娅格格让我带信给你,我部骑兵已经越过了本博山,后天将能抵达塔密尔”

那侍卫把信递给濯清,果然是丽娅的亲笔信,信中说她识破了敦多布的疑兵之计,已经火速前来营救自己。这比濯清预想的快了近两天。

第四百零五章 攻守易形见月明

丽娅担心濯清坚持不住,派手下侍卫一人三马,前来报信。

有了救援的消息,会给被围困的士兵带去希望,这无疑是振奋军心的好事情。

濯清给拼命前来送信的侍卫一个紧紧的拥抱,感动地侍卫热泪盈眶。

让秦钟带侍卫下去领赏并休整,另外让他把消息透露给手下士兵,只是隐瞒了具体到达时间。

果然援军即将到来的消息,让北征军的将士如同打了兴奋剂一般,瞬间士气高涨。

与北征军守住塔密尔后士气大盛不同,准军大营里,气氛压抑,矛海终于没能挺过半夜。

手下大将殒命,又折损一万多士兵,让敦多布脸色阴沉。

达锡达尔因为兄长矛海被濯清射杀,对北征军恨之入骨,巴不得马上天亮再发动新的攻势。

敦多布领兵打仗多年,不仅与西宁郡王、傅丹这样的边军统帅交过手,并且大部分时候占上风。

而且与喀尔喀蒙古部落的策棱、多尔济交锋也是胜多负少,从来也没有吃过这么大的亏。

但是他毕竟是统帅,不能意气用事。

他手下还有不到三万的士兵,如果继续强攻塔密尔,说不定策棱的援军就给他来个包圆,到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