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133(2 / 2)

这篇文章浅显易懂,一般市井小民,只要认识些字的人都能读懂。

它内容详实可信,又饱含濯清对大好河山的感情,在都中百姓中引起了巨大的反响。

“史大个,你看了北静王爷的那篇北海说吗”

“你也知道我大字不识几个,不过昨天王秀才读给我听的。”

“前不久,还有人传言北静王爷在和罗刹人谈判中退让,现在看来都是无稽之谈”

“别的咱不清楚,北静王爷虽然荒唐好色,但是打仗不含糊,怎么可能把领土让给红毛子”

“听说北静王爷都和罗刹人拍桌子打板凳了,说咱们苏武在北海牧羊的时候,你们罗刹人还在树上摘果子呢”

周围人一阵哄笑,都中这样的茶馆还是非常多的,很快就传遍了都中的大街小巷。

李纹入随园之前还惴惴不安,没想到真的进了随园,发现濯清并不像传言中那样好色贪婪,而是一个谦和有礼的帅哥。

濯清很少来报社,一般来都是看黛玉和宝钗,基本上不和她们姐妹说笑。

所以,李纹觉得传言根本不靠谱,而且濯清模样俊美,这让很少看到年轻男子的李纹脸红心跳。

姐妹俩慢慢适应了随园的生活,李纹还在尚报上发表了自己的诗作:

白梅懒赋赋红梅,逞艳先迎醉眼开。

冻脸有痕皆是血,酸心无恨亦成灰。

误吞丹药移真骨,偷下瑶池脱旧胎。

江北江南春灿烂,寄言蜂蝶漫疑猜。

这篇诗作明写咏梅,其实是对姐妹俩被外界质疑一种反抗。

濯清没想到李纹还蛮倔强的,比较之下李绮性子就柔顺多了。

濯清不是个喜欢选择的人,要么就全不要,要么就全拿。

黛玉让她们住在外园,不过是权宜之计。

老太妃倒是很喜欢李纹姐妹俩,隔三差五地送些小礼物给她们,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第二百八十六章 御赐侧妃十二钗

萨瓦终于顶不住了,他人身在都中,与罗刹国内的沟通并不及时。

华夏时报所披露的讯息大部分是准确的,甚至比罗刹国了解的情报更详实,当然是被濯清注了水的“情报”。

萨瓦感觉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离女沙皇安娜给他达成条约的限定时间越来越近,他坐不住了,主动提出了退让。

濯清当然是得寸进尺,原来答应传教士的人数可以由三人增加到十人,现在人数不但不增加,还不能外出传教。

只有贸易规模,濯清作出了较大的让步,由三年两百人的规模变成了每年两百人,甚至根据实际情况还可以继续扩大。

西部边界和东部边界都是按濯清提出的界线。

尼布楚条约中的诺斯山为北支,诺斯山向主脉延伸到今楚科奇半岛东端的岬角,称为诺斯角勘察加半岛,双方重申该地属于华夏。拉丁文本与罗刹文本修改一致。

贝加尔湖,或称北海湖为华夏内湖,周边十万多平方公里土地为华夏领土,双方均无异议。

罗刹国不支持准葛尔部的叛乱,将分批遣返逃民,时间不得超过五年。

濯清大获全胜,基本上谈判前预设的目标都达成了。

濯清和萨瓦在都中签署了华夏帝国与罗刹帝国两国边界条约,史称都中条约。

双方签订协议后,濯清带萨瓦一起上朝觐见皇上。

萨瓦还是比较滑头的,他得知华夏皇帝最喜欢外来使节行跪拜礼,所以上朝时主动叩拜。

皇上果然龙颜大悦,破天荒地给萨瓦赐座。

萨瓦乘机说道:“陛下传教士不能外出传教,不利于传播天主福音,皇帝陛下能不能网开一面,同意三名传教士可以在都中范围内传教”

皇上把目光转向濯清,那意思你来说呗。

“萨瓦阁下我们鸿胪寺不准任何宗教,在寺庙教堂之外的地方传教,并非只针对贵教。”濯清出列对萨瓦说道。

萨瓦最烦的就是濯清,每次与他针锋相对都是落下风。

“北静郡王殿下,正因为这样,所以我才让皇帝陛下网开一面而且我经常看到有和尚喇嘛,在外面宣扬佛法。”

濯清笑道:“只要萨瓦阁下或者在都中的传教士们,发现这些情况,可以向我们鸿胪寺举报,我们必然依律法查办举报有奖哦”

濯清最后一句还特地提高了嗓音,连带着拿出几枚银元在手上掂了掂。

满朝文武都哈哈大笑,萨瓦脸色明显就不好了。

皇上也忍不住笑了,不过作为堂堂华夏帝国的一国之君,他不能太肆意,于是打圆场道:“萨瓦上校,国有国法,家有家规

我们华夏有句古话: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无论哪个宗教都要遵守朝廷的律法。

我看原来的东城旧关帝庙太小,不如在周边再拆几户并给贵教的教堂。”

皇上另外还赏赐了许多茶叶、瓷器和丝绸给萨瓦,他个人因为跪拜了一下,就得到了不少实惠。

再加上东正教教堂扩建,还有贸易规模的扩大,萨瓦回国对女沙皇也好交差。

濯清当然不在意对方占点小便宜,这根本无伤大雅。

国家利益永远高于一切,让萨瓦得些金银财宝也算给他的“补偿”。

虽然双方都严格保密条约具体内容,但是都中百姓还是听“有心人”透露,濯清这次在与罗刹谈判中占了上风,名义上的领土扩大了近百万平方公里。

濯清当然不会因为罗刹签署了条约,就天真的以为对方一定会严格遵守。

何况撕毁条约和暗地里侵占华夏领土的事情,是罗刹人最擅长的事。

包括罗刹国不支持准葛尔部的严正声明,濯清一个字都不信。

但是条约还是要签的,无论将来战与和,有一个条约限制对方,总好过没有任何限制。这就是将来反击对方的法理依据。

下一步就是打赢准葛尔部,把条约里名义上的领土,变成实控领土。

咱们华夏人做事都讲究有理有据,不像罗刹、西洋人只信奉实力,只遵从丛林法则。

濯清就是要让更多的华夏官员,了解对方的思维模式、办事逻辑,将来才不会在和他们打交道中吃闷亏。

濯清成功地签署条约,皇上也非常高兴,他正想着如何报仇雪恨,因为数万将士牺牲在了西域。

对于一个追求文治武功,任何方面都想超越太上皇的皇帝来说,这是他政治生涯里的奇耻大辱。

和罗刹国握手言和后,朝廷就会腾出手来,对付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