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77(2 / 2)

此事若不还击,人家更会蹬鼻子上脸,以后哪个官员还敢跟着濯清混。

濯清沉思不语,傅试不知道濯清什么想法,心下忐忑不安。

不过来之前,妹妹傅秋芳说得有道理,若是北静郡王也认怂,自己也只能忍痛割爱,把妹妹往火坑里推。

但万一北静郡王反击,自己还有一线生机,不管怎么样也要博一博。这时候就不能做墙头草,只能抱大腿了。

片刻后,濯清冷笑道:“你跟着我,有的人看不惯了。别人都以为我韬光养晦,就必然不会有所作为,我就要让那些纸老虎看看咱的威风。”

傅试又听到濯清说道:“我刚才问你有没有贪污银子,你脸色都变了,看来没少贪。做人要适可而止,做官也是这样。你现在收手还来得及。

今年冬季雨水较少,气候又不甚寒冷,明年说不定有蝗灾。你把你贪污的银子拿出大部分,组织僧侣道士,积极准备明年的抗击旱灾和蝗灾”

傅试听得一愣一愣的,濯清这是算命先生怎么现在就知道明年有蝗灾。

不过濯清有令,自己又有求于他,只能硬着头皮应允下来,内心在滴血啊,那可是真金白银啊

濯清说道:“现在正是国丧期间,竟然有人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强抢民女。本王明日早朝定要参他一本。你回去把那些彩礼封存好,等候宗人府的查验”

傅试一听大喜,濯清这是给自己撑腰了,现在就不是自己这个鸡蛋去碰忠顺亲王的石头了,而是两个石头要相碰了。

傅试把妹子往随园里一送,也不带走,自己独自回府,封存“彩礼”去了。

濯清则在书案前,写弹劾忠顺亲王的奏折。这件事看起来是小事,反击得当就能让许多观望的中间派,向自己靠拢。所谓得民心者得天下

第一百六十三章 日月双悬照乾坤

次日,朝堂之上,只听大太监夏守忠高声喊到:“有事启奏,无事退朝”

夏守忠如愿做到了司礼监的大太监,张承恩则到了御马监,两人各取所得,相安无事。

夏守忠虽然是小人,但是却是聪明人。他以前和濯清是同盟,现在也不会对着干。

因为皇上身体不好,万一哪天不小心挂了。太子继承大统,自己与濯清作对,那不是老寿星上吊,活得不耐烦了。

且不说自己跟着濯清,不仅如愿以偿当了宫里的“大珰”,就说现在这文武百官,巴结自己的不知有多少,收钱都收得手软,都是因为自己选对了投靠的人。

夏守忠一大早就收到了,濯清弹劾忠顺亲王的奏折,早就放到皇上的龙案前了。

户部尚书蒋亭锡上前启奏道:“皇上,臣有本上奏。户部银行筹建已经完成。新银币上市后,供不应求。臣恳请陛下恩准,户部银行继续招收人手,扩大铸币厂规模”

皇上欣然道:“蒋爱卿此次户部银行的差事,办的不错尤其新银币发行成功。爱卿再接再厉,朕日后必有重赏准爱卿所奏”

蒋亭锡暗喜,嘴上却说道:“谢主隆恩臣只是做了分内之事,在陛下的英明指挥下,户部得到了北静郡王的大力支持,臣不敢居功”

皇上笑道:“水爱卿朕自然会赏,你就不要操心了”

蒋亭锡因为筹建户部银行和发行新银币,得到了濯清的鼎力支持,现在和濯清是一条船上的人,成了濯清在朝堂上的得力帮手。

王子腾为九省都检点兼兵部尚书,四王八公旧派的代表人物,自然也是濯清的盟友。

吏部尚书孙淦、礼部尚书武襄,包括督察院御史大夫,则是忠顺亲王的人。

在封疆大吏中,两江总督梅翰林是忠顺亲王的人,两广总督孔洵,因为和濯清南征配合良好,则被看成濯清的人。

可以说两边旗鼓相当,在朝堂上形成了新的“日月双悬”的局面。

濯清一看时机差不多了,上前启奏道:“臣有本上奏”

皇上正在兴头上,便笑道:“水爱卿,有什么事速速奏来”

濯清说道:“臣有三件事要上奏:一是东瀛的领事馆筹建完毕,臣恳请皇上,御笔题写领事馆匾额。”

皇上一听这是好事,锦上添花啊。当即高兴道:“准奏不知爱卿要朕题写那几个字”

“华夏驻东瀛领事馆这八个大字”

皇上当然不可能当场写,自然要回去多写几遍,挑一幅最满意的,再交给鸿胪寺。

濯清继续上奏:“这第二件事是,臣恳请调集都中附近僧侣道士,帮助都中以北的农民,做好抗旱灭蝗的准备。”

皇上纳闷,忙问钦天监监正:“最近有旱灾蝗灾吗朕怎么没听你等上奏”

钦天监监正大冷天,吓得一脑门子的汗:“启禀皇上,北方多地确确有旱灾,不过旱情并不严重,蝗蝗灾还没听说有”

皇上大怒,一拍龙案:“什么叫旱灾不严重受灾多少亩有多少农户受影响”

钦天监的监正在想,这统计受灾多少亩,也不归我管啊嘴上却不敢回皇上,只得低头沉默不语。

皇上又转过来对户部尚书蒋亭锡和吏部尚书孙淦问道:“你户部主管农事,也不知道这事你吏部下属官员没有上报旱情”

两个尚书都低头不语,其实两人都是知道旱情,只是此次旱情并不严重,蒋亭锡只顾着户部银行的筹建,也没有精力管这档子事。

孙淦一看户部都不上报,我吏部凭什么去触霉头。

皇上正要发火,濯清说道:“皇上不必动怒,臣听说户部已经派了赈灾银两。臣要做的是防患未然,今年旱灾虽不严重,但是今冬气候温暖,明年爆发蝗灾的可能性非常大。”

忠顺亲王好不容易逮到了机会,可以攻击濯清,于是冷笑道:“这郡王爷的鸿胪寺,改做起钦天监的事来了管的可够宽的啊你怎么知道明年有蝗灾,若是没有呢浪费人力物力,朝廷的钱也不是大风刮来的”

濯清正色道:“民以食为天,这是天大的事,我鸿胪寺领朝廷俸禄,当然要管不像有些人素位尸餐,不思忠君,饱食终日,无所事事。”

皇上一看两人又掐起来了,赶紧说道:“好了好了别吵了水爱卿如此肯定,明年有蝗灾,有何依据”

濯清说道:“古语有云:蝗随旱生,蝗虫的卵一般产在干燥的沙土中。如果在潮湿的地方,虫卵可能发霉甚至腐烂。

蝗虫一般所取食物,也是含水量比较低的。所以旱灾之后,就有了适合蝗虫生长的环境。

加上今年冬季为暖冬,众多虫卵不会被冻死,明年爆发蝗灾几乎是肯定的”

大臣中也有饱读诗书,知晓农事的,纷纷点头附和。

濯清又说道:“鸿胪寺少卿傅试,忠君爱民,他愿意拿出十万两白银,率领僧侣道士,去兴修水利,挖掘河土,消灭蝗卵。臣也愿意出资十万两为皇上分忧”

傅试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