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72(2 / 2)

濯清也无奈,自己已经放了冯唐和冯紫英一马,他们还是不知死活,硬着头皮非要作死,别人也没办法拯救了。

濯清说道:“冯紫英与臣有旧,皇上能不能将他流放到恰克图,戴罪立功”

恰克图位于华夏和罗刹国的边境地区,是华夏最北边的边贸口岸,冬季十分严寒,条件异常艰苦,比库伦还差。

皇上断然拒绝道:“你求朕别的事,朕就准了,这事朕不能答应你”

濯清尽力了,实在无力挽回,也是没办法的事情。

就在君臣对话的时候,大太监夏守忠泪流满面走进大殿,濯清心中暗道不好。

夏守忠边哭边禀告道:“皇上皇上,太上皇驾鹤宾天了”

皇上听到这个消息,脸上的表情非常复杂,有悲伤、痛苦、茫然,甚至还有一丝喜悦。

毕竟从此自己真正成了九五之尊,一言九鼎的皇帝了,成了帝国最有权势的男人了。

濯清一听太上皇驾崩,心里虽然有准备,但是等真的听到这个消息,还是非常痛苦,那是失去了一个疼爱自己的长辈的感觉。

濯清上次如此悲伤,还是卫若兰去世,可是濯清与太上皇感情更深厚,濯清感觉心头如同被刺了一刀,口中一甜,“哇”喷出一口血来。

濯清吐血,把皇上和夏守忠都吓了一跳,皇上忙命小太监去找太医,又让夏守忠扶濯清去歇息。

濯清吐血,倒让皇帝原本对濯清的忌惮猜忌,淡了几分,看来濯清是个重情义的人。

夏守忠询问濯清感觉如何,濯清摇头道:“没事的,不相干的,这是急火攻心,血不归经。我休息会就好了。”

濯清吐血后,反而觉得人轻松了些,也没有那么伤心难过了。

生老病死是人生必经之路,太上皇也不例外。

第一百五十二章 文武睿哲仁皇帝

太上皇的丧礼,由礼部、龙禁尉和内务府共同办理,鸿胪寺协办。

首先,由礼部尚书武襄主持,太子胤弘、和亲王胤昼、忠顺亲王、九省都检点王子腾、京营节度使李鸿远、濯清为首的四王等朝廷重臣均在列,第一项议定大行皇帝太上皇的庙号和谥号。

皇上先开了口:“太上皇功盖寰宇,平定三藩,收回大员,剿灭准葛尔,击败罗刹国。所以诸位臣工,要好好议定”

庙号的议定非常顺利,本朝前两位皇帝为“太祖”、“太宗”,太上皇则为“圣祖”。

议定谥号就出现了争执,众大臣各抒己见,这个觉得“文武睿哲”好,那个觉得“功德大成”好,也有觉得“合天弘运”更适合,大家各不相让。

皇上问濯清:“水爱卿,觉得用哪个谥号好”

濯清说道:“太上皇一生以仁爱治天下,臣觉得仁皇帝挺好”

皇上点头,看着群臣争得面红耳赤,又对濯清说道:“众卿都争执不下,仁皇帝太过简单,不足以彰显大行皇帝的文治武功,你再想一个谥号,这本就是你鸿胪寺卿的职责。”

濯清又听了听群臣的意见,对皇上说道:“既然群臣都觉得大行皇帝的贤明圣达,文治武功,堪比尧舜禹汤,那干脆把群臣的意见合起来,臣请议定谥号为:合天弘运文武睿哲恭俭宽裕孝敬诚信功德大成仁皇帝。”

忠顺亲王一瞪眼:“胡闹,自古以来,也没有哪位大行皇帝的谥号这么长的”

濯清冷哼道:“太上皇千古一帝,岂是前朝的大行皇帝可比忠顺亲王难道要用前朝的祖制,来定今朝的规矩”

忠顺亲王顿时语塞,总不能说自己的父皇,不是千古一帝吧再说自己说得是自古以来,被濯清偷换概念,换成了前朝。

忠顺亲王只气得手指濯清:“你你你”

濯清还不忘踩上一脚,对皇上说道:“臣还觉得这谥号还不够长呢,还不足以彰显太上皇的仁德圣明”

皇上想得比较多,如果自己以后大行,当然也希望谥号圣明,这等于对自己的功绩盖棺定论。所以对忠顺亲王说错话,也很不满。

皇上金口玉言:“既然如此,就准水爱卿所奏,大行皇帝的谥号为:合天弘运文武睿哲恭俭宽裕孝敬诚信功德大成仁皇帝。”

众臣都跪拜:“吾皇圣明”

濯清起身,还不忘给了忠顺亲王一个鄙视的眼神,把老王爷又气得够呛,看到濯清那个小人得志的样子,恨不得上去锤他两拳。

太上皇的棺木用的是璜海铁网山的樯木,也就是金丝楠木,只棺椁就要花费几十万两白银。

濯清把这个差事,交给自己的准大舅子薛蟠。本来这差事,就应交给内帑的皇商采买,当然不能便宜了外人,薛姨妈听说后更是开心不已。

在都中前往东皇陵的沿途,还要搭设好几座芦殿,供停灵和送葬队伍休息。这种芦殿也是玉阶金瓦,朱碧交映,十分华丽。

这些芦殿以后还要拆除,也是巨大的人力物力的浪费,濯清恳请皇上批准,拆除的木料砖瓦,用来修建学堂,供贫困子弟上学,也让他们铭记太上皇的恩德,皇上准了濯清的奏折。

太上皇葬在东皇陵中的景陵,与已故的皇后皇太后、皇太妃合葬,濯清把抢修通往地宫的御道的美差,交给了便宜丈人贾政,他是工部员外郎,正好适合做这差事,也能让他补贴些府里的亏空。

太上皇驾崩后,不鸣钟鼓,都中京师戒严,哭丧之后,京城各大寺庙道观需鸣钟三万下。

濯清和所有的京城里的官员一样,都在本衙门里斋戒,不能回府。黛玉、丽娅、迎春还要跟着老太妃,去皇宫里陪着皇后等嫔妃斋戒。

钦天监选定了吉时良辰,太上皇入殓,入殓之后,清虚观、牟尼院等皇家寺庙道观,都要举行法事和吊唁活动。甚至建在都中的吐蕃喇嘛庙,也派了喇嘛前来。

出灵那天,送葬队伍先由七十二个人将棺木抬出都中东城门。走在最前面的是六十四位引幡人,高举着万民伞和太上皇的庙号和谥号的旗伞。

接着是太上皇的仪仗队,主要由锦衣卫组成,陆丰顺选了一千六百二十八锦衣卫,他们举着各种幡旗和各式各样的纸扎或绸缎制作的“烧活”。

抬棺木的扛夫,身穿孝服,每班有一百二十八人,分三班轮流抬送。

在棺木后面是全副武装的龙禁尉、虎禁尉士兵。

然后是当今皇上的龙撵,跟在后面的是文武百官,皇亲国戚和宗室的队伍。濯清并不在队伍中,他在负责外围的警戒。

在送葬行列中,还有大批的和尚、道士、尼姑、道姑和喇嘛,他们身着法衣,手执法器,不断地吹奏、诵经。整个送葬队伍长达十几里。

与此同时,胤昼已经带领部分御林军,包围了北郊的郑家庄,义忠郡王胤皙并没有做太多反抗,便束手就擒。

而抓拿冯唐、冯紫英的御林军只抓到了将军府的其他人,包括了冯唐的妻妾,就是不见冯唐父子。

濯清听到这个消息,心里很是不安,不知道是因为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