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31(2 / 2)

蒋玉菡又与濯清聊聊最近的情报:主要是冯唐小动作频频,经常不在府里。而仇都尉那边倒是按兵不动,也许是长安知府的倒台,让他们意识到了危险,收敛了许多。

蒋玉菡又说起十二官:“十二官里,学戏最快是豆官,才九岁,身量极小,演小花脸,活灵活现。正旦是芳官和玉官,小旦是龄官、菂官和蕊官,小生是文官、藕官和宝官,老旦茄官,艾官老外,葵官大花面。龄官、芳官是当中长得最好看的。贾蔷和龄官最近老眉来眼去的。”

蒋玉菡说完叹了口气,濯清当然明白他叹气的意思。

蒋玉菡继续说道:“芳官偷偷跟我说藕官和菂官常扮做一对,每日唱戏的时候都装着亲热,一来二去,两人就装糊涂了,倒像真的一样儿。”

濯清也叹气道:“这是入戏太深,没出戏。”

蒋玉菡这才又说道:“最近我才认识一个人,名叫花自芳。他妹妹听说在荣国府宝二爷房里做大丫头。为人老实忠厚,倒也聪明。我想让他跟着我,将来我进忠顺亲王府,万一暂时脱不了身,又有急事,可以让他去和师兄联系。”

蒋玉菡说完去喊花自芳,来见濯清。

只见花自芳中等身材,五官端正,皮肤稍黑,穿着布衣长衫。

花自芳见到濯清就叩头,濯清拉住,笑道:“在柳家庄园,不必行大礼。”

濯清又说道:“我们做的这些事,一要嘴严二要忠心三要机灵。踏错一步也许命就没了,你敢做吗”

花自芳回道:“王爷放心,蒋兄弟和我说了些情况,我敢做”

濯清说道:“好你从今以后就是我师弟的影子。我给你们两人各起一个代号,蒋玉菡就是81194,花自芳就是81192。而我的代号就是79694。以后传递消息只写代号,不写名字。”

三人又商量了一些传递消息的细节,濯清才返回西府。

刚进重华院,香菱就悄悄对濯清说:“今儿下午,听说荣国府大老爷,跟老王爷、老太妃提亲。想把迎春姑娘嫁给二爷做侧妃。林姑娘气得哭了好久。后来迎春姑娘去了潇湘馆,林姑娘反而跟她有说有笑的,你说奇怪不奇怪”

濯清也叹口气说道:“迎春姑娘也是可怜,遇到那样一个爹,又有那样一个主子娘,姥姥不疼,舅舅不爱。林姑娘哭是因为贾家做事太霸道,全不顾别人感受。对迎春姑娘好是心疼她二姐姐,若她那样老实人去了别家,也许日子更难。”

香菱恍然大悟:“二爷这么一说我就明白了,世上怎么有这么狠心的爹娘”

濯清不知不觉走到潇湘馆,又觉得太晚,打算调头回重华院。

正好紫鹃从里面走出来,喊住濯清道:“二爷来了,怎么不进去”

濯清笑道:“本来我想找林妹妹说些什么话,后来一想也不需要说什么话。”说完濯清就走了。

紫鹃有点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回到潇湘馆和黛玉一说,黛玉自言自语道:“他想说的我都知道,我想说的他也全知道,又何必再说。”紫鹃心想,真是一对活宝。

云破月来花弄影,重重帘幕密遮灯,风不定。

第六十三章 红串香帕暗袖笼

次日早晨,濯清来给老太妃请安。

老太妃笑道:“溶儿,昨儿荣国府大老爷托人来提亲,说是想把他闺女迎春嫁过来做侧妃。我知道那姑娘老实孩子,模样也好,就答应了。后来听说宫里贤德妃也给老王爷去了信,看来铁了心要结这门亲事。”

老太妃叹口气又说道:“我昨儿也找了林丫头,说了以后若再有人来提亲,家业模样都在其次,总是人品性格要好,家和万事兴嘛。而且先只定了亲,等和林姑娘成亲时候一起办事。”

濯清说道:“母亲既然已经答应,此事就这样罢了。若以后再有人提亲,你只推说等成亲后再纳妾,这事口子不能开,不然咱家门槛要踏破了。”

老太妃笑道:“还不是我儿文武双全,模样又好。天天见媒婆,我也烦了。若不是知根知底,又看贵妃娘娘的面子上,我也不会答应。”

出了随园主楼,正好路过蘅芜苑,便进去见宝钗和宝琴,两人见到濯清来访,连忙唤丫鬟泡茶伺候。

濯清对宝钗安慰道:“昨儿贵妃娘娘给我传来消息,说妹妹备选才人赞善之职,可能难以如愿。只听说妹妹从小有什么病症”

宝钗闻言面露失望之色,宝琴抢先说道:“我知道,姐姐前几日还发病的。”

濯清说道:“妹妹到底有什么病根儿,也该趁早儿请王太医来,好生开个方子,认真吃几剂。”

宝钗听了便笑道:“再不要提吃药。为这病请大夫吃药,也不知白花了多少银子钱呢。凭你什么名医仙药,从不见一点儿效。后来还亏了一个秃头和尚,说专治无名之症,因请他看了。他说我这是从胎里带来的一股热毒,幸而先天壮,还不相干,若吃寻常药,是不中用的。他就说了一个海上方,又给了一包药末子作引子,异香异气的。不知是那里弄了来的。他说发了时吃一丸就好。倒也奇怪,吃他的药倒效验些。”

宝琴因问:“不知是个什么海上方儿姐姐说了,我们也记着,说与人知道,倘遇见这样病,也是行好的事。”

宝钗见问,乃笑道:“不用这方儿还好,若用了这方儿,真真把人琐碎死。东西药料一概都有限,只难得可巧二字:要春天开的白牡丹花蕊十二两,夏天开的白荷花蕊十二两,秋天的白芙蓉蕊十二两,冬天的白梅花蕊十二两。将这四样花蕊,于次年春分这日晒干,和在药末子一处,一齐研好。又要雨水这日的雨水十二钱,”

宝琴忙道:“嗳哟这么说来,这就得三年的工夫。倘或雨水这日竟不下雨,这却怎处呢”

宝钗笑道:“所以说那里有这样可巧的雨,便没雨也只好再等罢了。白露这日的露水十二钱,霜降这日的霜十二钱,小雪这日的雪十二钱。把这四样水调匀,和了药,再加十二钱蜂蜜,十二钱白糖,丸了龙眼大的丸子,盛在旧磁坛内,埋在花根底下。若发了病时,拿出来吃一丸,用十二分黄柏煎汤送下。”

宝琴听了笑道:“阿弥陀佛,真坑死人的事儿等十年未必都这样巧的呢。”

宝钗道:“竟好,自他说了去后,一二年间可巧都得了,好容易配成一料。如今从南带至北,现在就埋在梨花树底下呢。”

宝琴又问道:“这药可有名字没有呢”

宝钗道:“有,这也是那癞头和尚说下的,叫作冷香丸。”

濯清听了点头儿,便问道:“这病发了时到底觉怎么着”

宝钗答道:“也不觉甚怎么着,只不过喘嗽些,吃一丸下去也就好些了。”

濯清暗想:难道是哮喘

宝琴忽又恍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