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没问题。”

宋教授:“其实这个项目除了来自国家的专项基金外,还有几家大科技公司的资助,他们希望能从前期就介入,看看这项技术商业化的前景如何;另外一点,我们需要更多的样本帮助机器进行深度学习,而真实环境中的对象远远比实验室里的模拟条件来得复杂。正好我的组里有一个狂热的摄影爱好者,他帮忙设计了这个,我们称之为‘锦上添花’的照相模块,包括调焦、光圈、快门以及滤镜库的调用等功能。”

主持人:“这会不会涉及数据隐私的问题?”

宋教授:“所以我们采取了邀请制,所有对象都必须经过资格筛选,并签署具有法律效力的协议书。”

主持人:“之前网上讨论得非常火热的是,一些受邀请的用户晒出了IP给自己拍摄的照片,并分享了他们的感受,其中有人说,这些由机器拍出的照片‘比真人拍摄更有感情’,甚至能够‘触动心灵深处’。对此您有何评论?”

宋教授:“这个,我只能说,机器所有的行为都是受程序及算法控制,它是cara而不是caraan,那种能够产生情感的机器只存在于科幻电影里。”

主持人:“您自己用IP拍过照片吗?”

宋教授:“我自己没有,不过……我替我家人拍过。”

主持人:“哦?是您的女儿?”

宋教授:“不不,她的数据量太少。是我的父亲。”

主持人:“我有个不情之请,能否让我们看一下IP为您父亲拍下的照片?”

宋教授皱了皱眉头,又非常迅速地展平:“这恐怕不太方便吧。”

主持人小声地说:“这是节目赞助商的要求,对方说已经跟您沟通过了。照片也已经在我们的素材库里了。”

宋教授不自然地清了清喉咙:“那……好吧,实际上,是我父亲在特护病房里拍的,大概是上个星期。”

主持人:“非常抱歉,希望他早日康复。那么我们来看看这张照片。”

一张清瘦老人的照片出现在画面中,使用了高反差单色滤镜突出肌理,人物轮廓有一圈圆形光晕,老人虽有病容,却面露安详,奇怪的是几道故意做旧的磨损痕迹从面部爬过,像是碎裂又重新拼合。

宋教授没有说话,只是深深吸了一口气。

主持人:“关于您的父亲,您有没有什么故事可以与我们分享的?”

宋教授依然保持沉默,像是忆起了什么久远的往事,目光开始闪烁不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