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墨西哥州圣阿古斯丁平原,美国国家射电天文台。
在结束一天的守候后,格雷格一个人站在天文台控制大厅巨大的落地玻璃窗前,凝望着窗外黄昏时分的景象。广袤坦**的平原上,二十七面二百五十米口径的反射面如同列队出征的银白色巨人,呈Y字形浩**排开,在夕阳的余晖中闪烁着朦胧的微光。
此刻离神迹的发生已经过去了整整一个月,太阳依旧还是东升西落,日复一日地发散着辐射量正常的光与热,而人类则在失去云网的世界中不自在地生活。在这一个月里,地球上所有可发射的射电望远镜阵列都被调动起来,开足功率向着太阳发射了海量的探询电波。对于电波应采用何种表达方式,才能使太阳中可能的智慧理解到人类的意图,全世界的科学家展开了一场全球范围的智力竞赛。有的科学团队主张直接以人类创造的语言、音乐、绘画作为开场白;而有的科学家则相信数学是星际交流天然的语言,于是各种以数学原理为基础的“宇宙语”被设计出;还有的科学家认为自然界最基本的规律才是宇宙文明皆有的共识,原子的结构、蛋白质的构成、银河系的恒星分布,都被用来创建出全新的语言体系……这样,以五花八门方式编码的信号承载着人类殷切而忐忑的问询,争先恐后地涌向太阳。
除此之外,人类还面临了另一些技术难题,人类发射的无线电波是否有足够能力穿透太阳表面日冕层中高达几百万度的等离子体,从而进入人类所想象的计算机CPU所在的热核反应区,以及太阳能否从纷杂无序的宇宙射线中辨识出来自地球的问候。对于这些科学家都全然无从把握,但是大多数科学家仍相信,如果太阳真是宇宙云网络中的一枚运算格点,只要人类的方法恰当,太阳一定会倾听到人类的声音。
“博士,你还好吗?”格雷格突然听到身旁一个轻柔的声音在对他说话。
他连忙转过头,是美联社记者梅丽,这段时间她一直常驻天文台。
格雷格望着年轻可爱的梅丽,她正一脸关切地望着自己,可是他不知道该如何开口向她描述自己在结束一天近乎虔诚的等待后心底泛起的倦怠与怅然。
正当他犹豫之时,梅丽突然向着窗外大声惊呼道:“噢,上帝,那是什么?”
他闻声望去,也惊呆了,此时窗外万物都浸浴在一片无比明亮的光芒里,天与地恍若连在了一起。而更让人惊异的是,一条条五光十色的光弧漫涌在天空中,如同狂风怒号中飘舞的彩绸,上下翻飞,摇曳变幻。
“这是极光,”格雷格缓缓开口道,“太阳的回复来到了,太阳释放出的巨量带电粒子流剧烈轰击地球磁场,形成了低纬度地区白天也能见到的极光。”
就在他们对话之时,全世界所有的计算机都被调动了起来以多线程接力的方式破译起太阳电波中的信息—无边的网络数据库中存储有人类试用过的所有编码形式,一旦太阳信号与某一种编码方式合拍,系统将自动译码出太阳的信号。而格雷格作为所有人推选出的首席代表,将代表人类与太阳中的智慧展开一场直接对话。
这一刻,格雷格仍不为所动地肃立在窗前,沉默注视着瞬息万变的极光,炫目的光亮就如一位热切的舞者,在天穹中跳动着夺人心魄的舞姿,而整个变得透明起来的世界都好似随之共振起来。
突然,一阵惊呼声爆发在他身后的控制大厅中。
格雷格慌忙转过身,他看见他的助手康登向他跑了过来,康登激动万分地叫道:“先生,信号破译出来了。”
“他们的信号采用了什么编码?”格雷格急切地问道。
“太阳的回答使用中国学者游子陵提出的编码方式。”
“你是说以COBE卫星绘制的宇宙微波背景辐射图的信息作为编码?”格雷格声音颤抖着问道。
“是的,先生。”康登回答道。
格雷格僵住了,也就是说对方能够理解以宇宙“婴儿期”的物质分布为编码的信号……许久过后,心情稍稍平复下来的他深吸了一口气,缓步走到了屏幕前,他身后围聚满了闻讯赶来的各国领导人与记者。就在此时的世界各地,几乎所有的地球人都将在网络中收看他与太阳智慧对话的同步直播。
格雷格注视着大屏幕上反复翻滚着的一串中英文,这是太阳讯号的解码:“行星地球的孩子,你们好,收到请回复……”
“尊敬的太阳文明,感谢您的回复。全仗您无私的光和热的给予,我们的文明才能发展到今天,请接收人类文明这迟来的无尽感激。”格雷格庄重地说出了早已准备好的感谢词—他的话语将被瞬时转译为宇宙背景辐射编码,然后通过全世界各处的射电望远镜发射向太阳。
就在格雷格话音落下的几秒钟后,屏幕上闪现出了新的句子:“你们不必感谢我们,太阳光碰巧孕育出你们的文明并非我们有意的行为。我知道,我的存在对于你们来说是一个不可思议的事情,现在,我可以回答你们想知道的一切。”
“你了解我们吗?”格雷格试探着问道。
“了解一些。事实上,太阳对你们来讲并不仅仅是一台无所不能的超级计算机,而且还是一台记录你们成长每一个时刻的摄像机—地球从诞生以来所有的影像都被存储在了太阳中,在与你们交流前,我调出了这些历史影像,对你们的文明有了一个粗略的印象。”
“你的意思是在我们的光幕阻挡太阳光之前,你们并没有留意到地球上尚有文明的存在?”
“是的,前一段时间,我们的一个计算格点总是出现数据包丢失现象,这引起了我们的注意。”
“为什么会构造出这样一个横贯宇宙的云网络?”格雷格小心翼翼地提问道。
“这涉及计算的本质,你们应该也能理解,在宇宙中,哪怕一比特的运算也是一次不可逆的过程,意味着能量的消耗以及熵量的增加。站在全宇宙的高度,我们宇宙能量与物质的总量是一定的,而不加节制的熵增必将导致宇宙加速走向热寂,因此,高等文明必然会选择更为合理的低熵增计算方式去延续自己的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