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许吧。”灰灰稍稍平静了些,“谁知道呢?但他们显然失败了。看起来整个地球都被撞击熔融,那条黑环是熔化物质溅入太空形成的。”灰灰停顿了一下,“一九九四年,‘苏梅克-列维九号彗星’的碎片曾经撞击木星,一些撞击点的面积远远超过地球。遭遇这种规模的撞击,艾艾他们……无法抗衡。”
莺莺凝望着地球的尸骸,她想象着那些人最后的悲鸣与哀叹,想象着地球四十六亿年壮丽生涯终结的时刻,泪水从她的眼中漫出,化为宇宙空间里的几缕亮丝。
“这是……”灰灰突然抓住飘**过来的一个碎片,“是布朗虫!结构基本完好,不过受冲撞的影响,它们的内部指令全都失效了。”
莺莺扫视着灰灰手中的那团银色物质,心中不禁想到那也许曾是敖敖手模的一部分。纳米机器很普通,但布朗虫却是其中最为奇特的一种,因为它实际上是某种能源机器。一八二七年,英国植物学家R.布朗观察到花粉颗粒在水溶液中永不停止地运动。按照爱因斯坦等人的解释,这是由于水分子一刻不停地撞击水中物体,当物体较大时,来自各个方向的撞击因为概率作用而保持平衡,但对于花粉尺度的微小物体,各个方向的撞击无法平衡,于是花粉将在溶液中表现为无规则的运动。水溶液只是一个特例,实际上只要有任意分子存在,只要温度还在绝对零度之上,“布朗运动”就永远不会停止。虽然这种运动在单个花粉层面非常明显,但无数花粉的运动叠加后则会相互抵消,所以无法加以利用。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人们只将布朗运动当作解释分子运动的素材,但当纳米技术获得突破后,一切都变得不同了。纳米是十亿分之一米,花粉直径是这个数字的一千至一万倍。布朗虫体积同花粉近似,实际上每个布朗虫都是一个微型能源站,能够不断收集自身做布朗运动时的微小动能。获得的能量可以输送到外界,而如果周边环境能够提供必要的物质,布朗虫甚至还可以复制出新的同类。这听起来似乎违背了热力学第二定律,但从敖敖发现负世界那一刻起,许多定律便被修正了。人类之所以发现热力学第二定律,不过是因为人类正好生活在一个膨胀的宇宙里。而对于一个正在坍缩的宇宙来说,其本身就是一个不同的存在。
“我们……该走了。”灰灰放开手中的布朗虫团块,“答案不在这里。”
莺莺回过头来,坚定地说道:“我们还有事情要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