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章 分家协议(1 / 2)

不久事实便狠狠地打了那些谣言的脸——江天爱怀孕了。

这个消息不仅让聋老太的谣言不攻自破,也让大院里关于杨建国是绝户的传言烟消云散。

江天爱兴奋不已,她这段时间承受了巨大的压力,连母亲都多次询问此事。

杨建国同样满心欢喜,家里即将增添新成员,无疑会更加热闹。

江天爱激动之余,还想去医院再次确认。

杨建国虽然觉得医院的验孕手段不如他手中的方法可靠,但为了让她安心,还是答应了。

两人正亲密无间时,门外传来了敲门声。

开门一看,竟是阎解成和于莉。

杨建国对他们的到来感到意外。

阎解成欲言又止,倒是于莉接过了话头,表示他们希望杨建国能为他们做主,他们要分家。

于莉对阎家已经失望透顶,不想再待下去。

如今他们都有了工作,能够承担房租,可以先租个小房子,等赚钱后再买房。

住在阎家,她看不到任何希望。

无论赚多少钱,阎书斋总能想办法剥削走。

住宿费、伙食费,甚至偶尔听到的收音机声,都得付费。

这样下去,夫妻俩怎能存钱?

如今,他们连孩子都不敢要。

“三大爷会怎么想,他会同意吗?”

杨建国并不意外。

照三大爷那套做法,分家是迟早的事。

阎书斋夫妇老年无子女赡养,并非无因。

他们将所有的付出都换算成金钱,记录在账本上。

待孩子赚钱后,便拿着账本要求偿还。

既然都已还清,为何还要为你们养老?

这都是自找的。

“我们还没跟三大爷说,先来找你。

杨建国,你现在是管事,可以做主。”

杨建国成了院子管事,于莉看到了契机。

若由易中海管事,分家绝无可能。

易中海常说:“没有不是的父母,只有不是的儿女。”

仅凭这句话,儿女做什么都是错,不论缘由。

这种老封建思想,跟他说什么都不通。

“行,那咱们去问问阎老师的意见,我来给你们协调。”

“媳妇,你也没事,跟我一起去吧。

你在街道工作,以后肯定会碰到这类事。”

分家,其实是必然的。

阎家孩子众多,却只有两间房。

阎解成分出去,家里不就宽松了吗?

再说,夫妻俩单独生活,或许更好。

于莉现在的状态,再和阎老师夫妇住下去,怕是要闹离婚了。

“好啊,反正我也没事。”

江天爱眼睛一亮,正愁没热闹看呢,没想到杨建国竟带上了她。

“阎老师,在家吗?”

到了三大爷家,杨建国敲门。

“杨建国,你这是……”

三大爷开门,见杨建国和儿子一起来,满脸疑惑。

“阎老师,刚才解成去找我了,他不好意思自己跟你说,让我来帮忙说说。”

杨建国笑了笑,其实阎解成完全可以先和三大爷商量的。

但显然并没有。

“进来吧,解成,究竟何事?还让杨建国特意跑一趟,直接告诉我不就行了?”

三大爷心中已有所察觉。

毕竟,他对大儿子的严苛,自己心里清楚。

但若不解禁他占的小便宜,三大爷又觉心中不爽。

通过各种手段,两口子的工资大半都落入了他的口袋,这极大地缓解了家里的困境,也让三大爷倍感满足。

“阎老师,还是我来讲吧。”杨建国开口。

“解成看这家里的状况,觉得再住这院子不太合适了。

老二也不小了,家里就两间房。”

“解成是时候让出房子了。”杨建国说得含蓄,意指阎解成该搬出去,也就是分家。

“分家?不行,我不同意。”三大爷果断摇头。

家中收入主要靠他和阎解成两口子。

若分家,两个收入来源就没了,家庭收入将大幅下降,以后也没处捞钱了。

其他孩子可都没啥收入。

“阎老师,你这样可不对,孩子大了得学会放手。”

“你还想绑着解成一辈子?”

“就算你想,家里的住房条件也不允许啊。”

“难道你不打算给老二找媳妇了?”杨建国无奈,不知该如何劝说三大爷。

三大爷并非舍不得儿子,而是舍不得阎解成夫妻的收入。

“分家也不行,那我这些年不是白养他了?”

“他吃的用的,还没还我呢。”三大爷的心声表露无遗。

“怎会白养?他走到哪都是你阎老师的儿子。”

“将来你老了,他不还得给你养老?”杨建国无言,养孩子还要算账,真是少见。

“爸,你说养我这么多年花了多少,我慢慢还你,行不?”阎解成开口。

在父亲的影响下,他也精于算计,且深受阎书斋那套观念的影响。

你养我花了钱,我承认,我还你。

‘好,老婆子,按你说的,把账本拿来。

三大爷一听这话,顿露喜色。

只要愿意还债,分家之事亦可商议。

家中住房确实捉襟见肘。

‘喏,这是账本。

‘从你呱呱坠地起,你的所有开销都在此册。

‘尿布、学费、书本、零花钱、衣食住行,皆详尽记录。

‘你总计花销八百六十三块七毛六分,外加结婚时的三百块,你看看可有差错?’

三大爷翻出账本,数目脱口而出。

无需翻阅,便能如数家珍,显然已反复核算多次,早有分家打算。

这本账,早已备妥。

想必阎解成之外,其他子女亦各有账本。

‘爸,您真是,从我出生就开始记账了。

阎解成虽继承了三大爷的吝啬,但面对这本账本,仍感震惊。

竟自出生起便被记账,早早盘算着日后偿还。

‘你说得对,从生到死,我都铭记于心。

‘这钱花在你身上,自然得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