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做惯了老祖宗,哪会自己动手。
“确实不太方便。”杨建国点头认同,傻柱和聋老太现在确实吃不到一块去。
傻柱后来负责全院养老时,情况已有不同。
那时他与秦淮茹在一起,孩子们也长大了,家里有人做饭。
还可以从食堂带饭菜回去。
不客气地说,主要是秦淮茹在照顾人。
傻柱只需赚钱,负责带饭菜回来就行。
现在秦淮茹还未与傻柱在一起,且她的孩子们都还小,怎么可能去照顾别人。
现在的秦淮茹心思全在孩子们身上,对傻柱的关心都少了几分。
“其实,老太太跟一大爷两口子一起,也挺好。”
“一大爷真是热心肠,还有时间照顾老太太,她生活肯定惬意。”傻柱心里早就有数,一大爷比他自己更适合照顾老太太。
他不明白老太太怎会看上他。
“老太太不是跟你挺亲的吗,你不是她的大孙子吗?”杨建国带着讽刺笑道。
傻柱一时没忍住,反驳道:“什么孙子,就那么随口一说,我们没亲没故的。”这话一出,杨建国愣了一下,意识到傻柱根本没把聋老太当奶奶看待,那“大孙子”的说法只是聋老太的一厢情愿。
显然,傻柱不愿承担赡养聋老太的责任,这也不奇怪,毕竟他们之间发生了不少事,而杨建国没少从中挑拨。
“要是傻柱还真心实意地对待聋老太,还愿意养她老,那我这些日子的忙活岂不是白费了?”杨建国心想,觉得傻柱现在的态度才正常。
“聋老太可不是说说而已,我看她是真指望你养老送终呢。”杨建国试探性地说道,想看看傻柱的真实想法。
若傻柱真有给聋老太养老送终的打算,杨建国还得继续挑拨。
他觉得聋老太给傻柱的教训还不够。
傻柱回道:“我这人不适合养老。
真要等到那一天,再说吧。”他确实没那心思,现在就连给聋老太做饭都不愿去了。
至于送终,他有自己的盘算,最直接的就是那套房子。
如果聋老太真把房子留给他,送终也不是难事,不就是忙活一两天嘛。
但现在房子已经抵押给一大爷了,他被一大爷牢牢控制着。
要是聋老太把房子给他,情况就不同了,大不了再把房子给一大爷,剩下的那一千块债务,他有信心还清。
债务一还,那份因一千块而写的养老保证书自然也就不作数了。
这种被人控制的感觉,让傻柱很不舒服,这段时间他连睡觉都不踏实。
“行,傻柱,这次你倒不糊涂。”
杨建国窥破了傻柱的心思,不禁夸了他一句。
这想法才对嘛。
养老这事繁琐,送终不过一时。
养老是日复一日的辛劳,送终不过短短数日。
房子才是关键所在。
谁说傻柱傻,这回他的想法倒是精明得很。
“说什么呢,我哪时候傻过?”
傻柱不悦于杨建国的言语,转身忙活去了。
傻柱从不觉得自己傻,反而自觉聪明绝顶。
“娄晓娥,你怎么在这儿?”
下班归家,杨建国在后院聋老太房前意外撞见了娄晓娥。
她不是走了吗?怎么又回来了?
而且她不是和聋老太疏远了吗,怎么又跑聋老太家去了?
“我……家里有点事,来这里借住一阵。”
娄晓娥情绪低落,言语间满是消沉,回答时还有些犹豫。
“这样啊,有空来家里坐坐。”
杨建国寒暄两句,便回了自家。
但心中已开始琢磨此事。
娄晓娥回来,定非她所言那般简单。
唯一的解释,便是她家出事了。
这段时间,风声已起,不少资本家被举报,即将受到处理。
娄晓娥家,那可是响当当的资本家。
她家出事,并不奇怪,谁让她父亲以前那般出名呢。
“老公,你瞧见了没,娄晓娥回院子了,还住在聋老太家里。”
“老公,你说这是怎么回事啊?娄晓娥不是和聋老太疏远了吗?”
刚进门,媳妇就迎了上来。
对于娄晓娥回来住聋老太家,她满心疑惑。
“娄晓娥家,估计出事了,她也是没办法才来的。”
杨建国随口答道,觉得跟媳妇说一声为好。
“出事?她家能出什么事?”
江天爱对娄晓娥家的事一无所知,很是好奇何事能让娄晓娥不得不回这院子。
“其实原因很简单,娄晓娥的父亲是资本家。”
近期风气突变,针对资本家的行动频繁。
娄晓娥或许因举报而来此。
若她父母被捕,无处可去,只能返回这里。
杨建国已洞悉一切,娄晓娥父母遭难,家中必被洗劫一空,她能去的地方虽多,但娄家财物藏于亲友处,她若前往,无疑自曝行踪。
娄家早有筹划,家底分散藏于亲戚与旧仆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