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墙上的变化更大,鲁王爷给城墙铺上两条木头轨道,用绳索拉着两头,扳下一个机簧,水轮的力量就扯着轨道上的滑车飞驰起来。从大厦门到沙河门就算驾快马也需一炷香时间才能赶到,坐上滑车,只消半袋烟时间就能到达。第一次发车的时候绑在上面的几个小兵吓得嗷嗷乱叫,多坐几次就觉得有趣,食髓知味,就成了滑车的管理员,整日赖在车上不肯下来。滑车共有五辆,三辆载人,两辆载炮。大炮与汉人惯用的发石机没什么不同,就是改用水轮拉紧牛皮筋,再不用五十名大汉背着绳索上弦;抛出的亦不再是石块,而是灌满猛火油的猪尿脬,尿脬里装一包油布裹着的火药,留一条引线出来,注满猛火油后将口扎紧,发射前将捻子点燃。
鲁王爷在墙头挂满泥檑。守城缺不了滚木礌石,但木头丢下一根少一根,石头扔下一块少一块,围城久了只怕连房顶都得拆了往下扔。东城别院就搞了个阴损毒辣的发明,用黄泥巴掺上稻草铸成五尺长、两尺粗的大泥柱子,表面嵌满大铁蒺藜,铁蒺藜专门泼上脏水,等它生出黑不黑、红不红的铁锈,因为鲁王爷说这样会让宋兵得一种叫“破伤风”的怪病。选上好黄泥用草席盖上焖一星期煨成熟泥,加上糯米浆、碎稻草和猪血反复捶打,这样铸成的泥檑每个重达两千六百斤,金灿灿、冷森森,泛着黄铜一样的油光,通体长满脏兮兮的生锈铁蒺藜,着实是件杀人利器。泥檑两端挂上铁锁链拴在城墙,宋军一来,数百个大泥柱子劈头盖脸砸下,把云梯、冲车、盾牌和兵卒一齐砸得粉碎。这厢绞盘一转,水轮之力“嘎吱嘎吱”将铁链卷起,沾满了血的泥檑又晃晃悠悠升上城墙。
宋人在泥檑下吃了苦头,后来只让老弱病残和契丹降卒当作先锋,趁泥檑把弃卒砸扁时发动井栏、云梯和发石机猛攻。这时滑车上的猪尿脬炮就到了开火时机,一时间数百个红彤彤、臊哄哄、软囊囊的尿脬漫天飞舞,落在宋军中化作火球四下燃烧,灼得木头哔剥作响,兵卒吱哇乱叫,空气中立时弥漫着一股果木烤肉的芳香。最后就到了弓箭手出场,专拣宋军中有帽缨的家伙攒射。因为众所周知,只有将官头上才飘着鸟毛。不过羽箭数量稀少必须省着点用,一人射个三五箭便归队休息,一场大战就此结束,城下一片烟熏火燎鬼哭狼嚎,城上汉人遥遥指点战场计算着杀人的数量,每杀一个人,在自己手上画一个黑圈,凭黑圈数量找东城别院领赏钱。按照鲁王爷计算近几个月死在城下的宋兵已达两百万之众,不过看那吹角连营依然无边无尽,大家就心照不宣谁都不提统一口径的问题。
一座晋阳城守得固若金汤,怕大伙在城内闲得无聊,鲁王爷又发明了网络。他先搞出了一种叫活字的东西(据自己说是剽窃一位毕昇毕老爷的发明,不过谁也没听说过这位了不起的老爷),先做一个阴文木雕版的《千字文》,然后用混合了糯米稻草和猪血的黄泥巴压在雕版上面晒干,最后整个揭下来切成烧肉大小的长方块,用泥檑边角料制作的阳文活字就完成了。将一千个活字放在长方形的字箕里面,每个活字后面用机簧绷上一缕蚕丝,一千缕蚕丝束成手腕粗细的一捆,这个叫“网”。字箕放在屋子里,蚕丝从墙根穿出到达网管的小屋,每捆蚕丝末端都截得整整齐齐套上一个铁网,每一缕丝线末尾绑着个小钩,挂在铁网上面。网管小屋只有个天棚遮雨,四壁挤挤挨挨挂满网线,若两台字箕之间要说话,找到两条网线将铁网一拧“咔嗒”一声锁好一千个小钩,两捆蚕丝就连了起来,这个叫“络”。
网络一连好,就可以通过字箕对话了,这厢按下一个活字,小机簧将蚕丝拉紧,那厢对应位置的活字就陷了下去。虽然从“天地玄黄,宇宙洪荒,日月盈昃,辰宿列张”密密麻麻一千个字里面选出要用的活字很费眼力,可熟手自然能打得飞快。有学究说汉字博大精深,千字文虽然是开蒙奇书一本,可要拿来畅谈宇宙人生,区区一千个字怎么够用?鲁王爷却说这一千个字彼此并不重复,别说畅谈宇宙,古往今来大多数好文章都能用这一千个字做出来,真是够用得很啦。
《千字文》里实则有两个“洁”字重复,东城别院删掉了一个字,换上一个有弯钩符号的活字。因为两人通过网络对谈的时候,又要打字,又要盯着字箕看对方发来的字句,分心二用太难,鲁王爷就规定说完一句话之后要按下这回车键,表示自己的话说完了,轮到对方说话。为什么叫“回车”,王爷没解释。
起初网络只能两人对话,后来发明了一种复杂的黄铜钩架,能够将许多网线同时挂在一起,一个人按下活字,其他人的字箕都会收到信息。这时候又出现了新的问题,八名文士聊天,一个人说完话按下回车,其余七个人会同时抢着说话,这时字箕就会抽筋似的起起伏伏,好似北风吹皱晋阳湖的一池黑水。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东城别院发售了一种附加字箕,上面有十个空白活字,在用黄铜钩架组成网络的时候,大伙先将对方的雅称刻在空白活字上面。八名文士的小圈子,每个人的附加字箕都刻上八个人的称号,谁要发言,按下代表自己的活字,谁的活字先动,谁就有说话的权利,直到按下回车键为止。朱大鲧最喜欢把代表自己的“朱”字使劲按个不停,此举自然遭到了圈子内的严正谴责,因为此举不仅对其他人发言的权利造成干扰,更容易把网线搞断。鲁王爷一开始把这种制度称作“三次握手”,后来又改叫“抢麦”,这几个字到底是啥意思,王爷也没解释。
蚕丝固然坚韧,免不了遭受风吹雨打虫蛀鼠咬和朱大鲧此类浑人的残害,断线的事情时有发生。有时候聊着天,有人忽然大骂“文理狗屁不通辱骂先贤有失文士的身份”,那说明有活字的蚕丝断了,本来写的是“子曰:尧舜其犹病诸”,结果变成了“子曰:尧舜病诸”,这不光骂了尧舜先帝,更连孔圣人都坑进去了。此时就要高声喊“网管”,给网管些小钱让他检查网线,顺便到坊市带两斤烙饼回来。网管会断开网线,找到断掉的蚕丝打一个结系紧。若不花点钱跟网管搞好关系,他会把绳结打得又大又囊肿,导致网络拥堵,速度慢如老牛拉车;要是铜钱给足了,他就拿小梳子将蚕丝理得顺顺滑滑,系一个小小的双结,然后把两斤八两烙饼丢进窗口,喊一声:“妥了!”这就是朱大鲧荷包再窘迫也要花钱打点网管的原因。
东城别院的守城器械收买了军心,稀奇古怪的小发明收买了民心,网络则收买了文士之心。足不出户,坐而论道,这便利自三皇五帝以降何朝何代曾经有过?宋兵围城人人自危,再不能出晋阳城攀悬瓮山观汾水赏花饮酒,关起门来文墨消遣反而更觉苦闷,若不是网络铺遍西城,这些穷极无聊的读书人还不反了天去?一国囿于一城,三省六部名存实亡,举月无俸禄,天子不早朝,青衫客们成了城中最清闲无用的一群,唯有在网络上作作酸诗吐吐苦水发发牢骚。有人喜爱上网,自然有人敬鬼神而远之;有人念鲁王爷的好,自然也有人背地里戳他的脊梁骨,这位谁都没见过真容的王爷是坊间最好的话题。
朱大鲧做梦也没想到自己第一次与王爷扯上关系,居然是被马峰、郭万超派去游说投降之事。是战,是降,大道理他自己还没想明白,但既然文武二相都这么看重自己,他只能怀揣降表和利刃硬着头皮上前了。
牛车“吱吱嘎嘎”向前,经过一所馆驿。这两进带园子的馆驿是鲁王爷初到晋阳城时修建的,漆成橙色,挂着蓝牌,上面写着两个大字“汉庭”。“汉庭”指的是“大汉的庭院”,这馆名固然古怪,但比起鲁王爷后来发明的新词来倒不算什么了。
鲁王爷搬到东城别院之后,馆驿围墙上凿出两扇窗来,一扇卖酒,一扇卖杂耍物件。酒叫“威士忌”,意指“威猛之士也须忌惮三分”。用辽国运来的粟米在馆驿后院浸泡蒸煮,酿出来的酒液透明如水、冷冽如冰,喝进嗓子里化为一道火线穿肠而过,比市酿的酒不知醇了多少倍。一升酒三百钱,这在私酿泛滥的时候算得上高价,可好酒之徒自然有赚钱换酒的法子。
“军爷,射一轮吧!”
朱大鲧扭过头,看见城墙底下站着数十个泼皮无赖,站在茅草车上冲城外齐声高喊。城墙上探出一个兵卒的脑袋,见怪不怪道:“赵大赵二,又缺钱花了?这回须多分我些好酒上下打点,不然将军怪罪下来……”
<!--PAGE 10-->“自然,自然!”泼皮们笑道,又齐声喊,“军爷,射一轮!军爷,射一轮!”
不多时,城外便传来宋军的喊声:“言而有信啊!五百箭一斗酒,你们山西人可不能给我们缺斤短两啊!”
“自然自然!”泼皮们一听四下散开,不知从哪里推出七八辆载满干草的车子摆在一处,捂着脑袋往城墙下一蹲,“军爷,射吧!”
只听得弓弦“嘣嘣”作响,羽箭“唰唰”破空,满天飞蝗越过墙头直坠下来簌簌穿入草堆,眨眼间把七八辆茅草车钉成了七八个大刺猬。朱大鲧远远看得新鲜,开口道:“这草船借箭的法子也能行得通?”
赵大啐道:“呸!这帮无赖买通了宋兵,说重了可是里通外国的罪名。围城太久箭支匮乏,皇帝张榜收箭,一支箭换十文钱,这些无赖收了五百箭能换五千钱,买一斗七升酒,一斗吊出城外给宋兵,两升打点城上守军,剩下五升分了喝,喝醉了满街横睡,疲懒之辈!”他扭头瞪眼大喝一声,“咄!大胆!没看到我吗?”
众泼皮也不害怕,嘻嘻哈哈行礼,推着小车一溜烟钻进小巷,朱大鲧就知道这赵大嘴上说得轻巧,肯定也收了泼皮的供奉。他没有点破,只叹一声:“围城越久,人心越乱,有时候想想不如干脆任宋兵把城打破罢了,是不是?”
赵大嚷道:“胡说什么!再说忤逆的话拿鞭子抽你!”朱大鲧始终摸不准此人是不是马峰派出的接应,也就不再多说。
日头毒辣,牛车在蔫柳树的树荫里慢慢前行,驶出了西城内城门,沿着官道进入中城,中城宽不过二十丈,分上下两层,下一层有大水轮、铸铁塔诸多热烘烘吵闹闹的机关,上一层走行人车马,路两旁是水文、织造、冶锻、卜筮的官房,路面尽用枣木铺成。晋阳中城是武后时并州长史崔神庆以“跨水连堞”之法修筑而成,距今已逾三百年,枣木地板时时用蜂蜡打磨,人行马踩日子久了变成凝血般的黑褐色,坚如铁石,声如铜钟,刀子砍上去只留下一条白痕,拆下来做盾牌可抵挡刀剑矢石,就算宋人的连环床弩都射不穿。围城日久,枣木地板被拆得七七八八,路面用黄土随意填平,走上去深一脚浅一脚,碰到土质疏松的地方能崴了牛蹄子。
赵大吩咐一声“下车”,派一个小兵赶着牛车还给坊铺,自己牵囚犯步行走入中城。今年河东干旱,汾水浅涸,朱大鲧看一条浊流自北方蜿蜒而来,从城下十二连环拱桥潺潺流过,马不停蹄涌向南方,不禁赞道:“大辽、大汉、宋国,从北到南,一水牵起了三国,如此景致当前,吾当赋诗一首以资……”
话音未落,赵大狠狠一巴掌抽在他的后脑勺,把幞头巾子打得歪歪斜斜,也把朱大鲧的诗兴抽得无影无踪。赵大抹着汗骂道:“你这穷酸样,老子出这趟差汗流了一箩筐,还在那边叽叽歪歪惹人烦,前面就到县衙,闭嘴好好走路!”朱大鲧立刻乖乖噤声,心中暗想等恢复自由之身一定在网上将你这恶吏骂得狗血喷头。转念又一想,此行若是马到成功,说服了东城别院鲁王爷,大汉就不复存在,晋阳城尽归宋人,到时候还能有网络这回事吗?一时之间不禁有点迷茫。
<!--PAGE 11-->一路无言地走穿中城进入东城,东城规模不大,走过太原县治所,在尘土纷飞的街上转了两个弯进了一座青砖灰瓦的院子,院子四面墙又高又陡,窗户都钉着铁栏杆。赵大与院中人打个招呼交接文书,广阳兵推搡着朱大鲧进了西厢房,解开锁链,喊道:“老爷开恩让你独个儿住着,一日两餐有人分派,若要使用钱粮被褥可以托家里人送来,逃狱罪加一等,过两天提审,好好跟老爷交代罪行,听到没有?”
朱大鲧觉得背后一痛,跌跌撞撞摔进一个房间,小卒们哗啦啦挂上铁链“嘎嘣”一声锁上门转身走了,朱文人爬起来揉着屁股四处打量,发现这屋里有榻、有席、有洗脸的铜盆和便溺的木桶,虽然光线暗淡,却比自己的破屋整齐干净得多。
他在席上坐下,摸摸袖袋,发现一应道具都完好无损:一本《论语》,舌战鲁王爷时要有圣贤书壮胆;一只空木盒,夹层里装着宣徽使马峰洋洋洒洒三千言的血书檄文,血是鸡血,说的是劝降的事,不过其义正词严的程度令朱大鲧五体投地;一柄精钢打造六寸三分长的双刃匕首,匹夫之怒,血溅五步,一想到这最终的手段,朱大鲧体内的沙陀突厥血统就开始蠢蠢欲动。
朱大鲧接胡饼赔笑道:“多谢,多谢。上差是不是有什么话要带给学生的?”
狱卒闻言左右看看,放下食盒从怀中摸出一张字条来,低声道:“喏,自己点灯看,别给别人瞧见。将军嘱咐过,尽人事,听天命。若依他的话,成与不成都有你的好处在里面。”言毕又提高音量,“瓮里有水自己掬来喝,便溺入桶,污血、脓疮、痰吐莫要弄脏被褥,听到没有?”
拎起食盒,狱卒挑着灯笼晃悠悠走了,朱大鲧三口两口吞下胡饼,灌了几口凉水,背过身借着暗淡残阳看纸上的字迹。看完了,反倒有点摸不着头脑,本以为狱卒是都指挥使郭万超派来的,谁知纸上写的是另一回事情,上面写着:“敬启者:我大汉现在很危险,兵少粮少,全靠守城的机械撑着。最近听闻东城别院人心不稳,鲁王爷心思反复,要是他投降宋国,大汉就无可救药乎哉。看到我信,希望你能面见王爷把利害说清楚,让他万万不能屈膝投降。他在东城别院里不见外人,只能出此下策,要为我大汉社稷着想,请一定好好劝王爷坚持下去,总有一天能打赢宋国!杨重贵再拜。”
这段话文字不佳,字体不妙,一看就是没什么学问的粗人手笔,落款“杨重贵”听着陌生,朱大鲧想了半天才想起来那是建雄军节度使刘继业的本名,他本是麟州刺史杨信之子,被世祖刘崇收为养孙,改名刘继业,领军三十年战无不胜、攻无不克号称“无敌”,如今是晋阳守城主将。落款用本名,显示出他与皇帝心存不和,这一点不算什么秘密,天会十三年(969年)闰五月,宋太祖决汾水灌晋阳城,街道尽被水淹,满城漂着死尸和垃圾,刘继业与宰相郭无为联名上书请降,被皇帝刘继元骂得狗血淋头,郭无为被砍头示众,刘继业从此不得重用。
<!--PAGE 12-->当年主降,如今主战,朱大鲧大概能猜出其中缘由。无敌将军虽然战功彪炳杀人无数,却耳根子软、眼眶子浅,是条看到老百姓受苦自己跟着掉眼泪的多情汉子。当年满城百姓饿得嗷嗷叫,每天游泳出门剥柳树皮吃,晚上睡觉一翻身就能从房顶掉进一人多深的臭水里淹死,刘继业看得心疼,恨不得开门把宋兵放进来拉倒;如今粮草充足,全城人吃饱之外还能拿点余粮换点威士忌喝、买点小玩意儿玩、到青楼去消费一番,物质和精神都挺满足,刘继业自然心气壮了起来,只愿宋兵围城一百年把宋国皇帝拖到老死才算报当年一箭之仇。东城别院盘踞在东城不见外客,除了囚犯之外谁也接触不到这位鲁王爷,刘将军写了封大白话的请愿书留在监狱里,想通过某位忧国忧民的罪犯在鲁王爷耳畔吹吹风。
“哦……”朱大鲧恍然大悟,把字条撕碎了丢进马桶,尿了泡尿毁灭行迹。送饭的狱卒并非自己等待的人,而是刘继业安排的眼线,这事真是阴差阳错奇之怪也。
窗外很快黑了,屋里没有灯,朱大鲧独个儿坐着觉得无聊,吃饱了没事干,往常正是上网聊天的好时间。他手痒痒地活动着指头,暗暗背诵着《千字文》——若对这篇奇文不够熟悉,就不能迅速找到字箕中的活字,这算是当代文士的必修课了。
这时候脚步声又响起,一盏灯火由远而近,朱大鲧赶紧凑到栏杆前等着。一名举着火把的狱卒停在他面前,冷冷道:“朱大鲧?犯了网络造谣罪被羁押的?”
翰林院编修立刻笑道:“正是小弟我,不过这条罪名似乎没听说过啊……上差是不是有什么话要带给学生的?”
“哼。跪下!”狱卒忽然正色道,左右打量一下,从怀中掏出一样明晃晃、金灿灿的东西迎风一展。朱大鲧大惊失色“扑通”跪倒,他只是个不入编制的小小编修,但曾在昭文馆大学士薛君阁府邸的香案上见过此物,当下吓得浑身瑟瑟乱抖,额头触地不敢乱动,口中喃喃道:“臣……罪民朱大鲧接……接旨!”
狱卒翘起下巴一字一句念道:“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朕知道你有点见解,经常在网上议论国家大事,口齿伶俐,很会蛊惑人心,这回你被人告发受了不白之冤,朕绝对不会冤枉你的,但你要帮朕做件事情。东城别院朕不方便去,晋阳宫的话鲁王爷不愿意来,满朝上下没有一个信得过的人,只能指望你了。你我是沙陀同宗,乙毗咄陆可汗之后,朕信你,你也须信我。你替我问问鲁王,朕以后该怎么办?他曾说要给朕做一架飞艇,载朕通家一百零六口另加沙陀旧部四百人出城逃生,可以逆汾水而上攀太行山越雁门关直达大辽,这飞艇唤作‘齐柏林’,意为飞得与柏树林一样高。不过鲁王总推说防务繁忙无暇制造飞艇,拖了两个月没造出来,宋兵势猛,朕心甚慌,爱卿你替我劝说鲁王造出飞艇,定然有你一个座位,等山西刘氏东山再起时,给你个宰相当当。君无戏言。钦此。”
<!--PAGE 13-->“领……领旨……”朱大鲧双手举过头顶,感觉沉甸甸一卷东西放进手心。狱卒从鼻孔哼道:“自己看着办吧。要说皇帝……”摇摇头,他打着火把走开了。
朱大鲧浑身冒着冷汗站起来,把一卷黄绸子恭恭敬敬揣进衣袖,头昏脑涨想着这道圣旨说的事情。郭万超、马峰要降,刘继业要战,皇帝要溜,每个人说的话似乎都有道理,可仔细想想又都不那么有道理,听谁的,不听谁的?他心中一团乱麻,越想越头疼。迷迷糊糊不知过了多久,又有脚步声传来,这回他可没精神了,慢慢踱到栏杆前候着。
来的是个举着猛火油灯的狱卒,拿灯照一照四周,说:“今天牢里只有你一名囚犯,得等到换班才有机会进来。”
朱大鲧没精打采道:“上差是不是有什么话要带给学生的?”这话他今天都问了三遍了。
狱卒低声道:“将军和马老让我通知你,明天巳时一刻东城别院会派人来接你,鲁王爷又在鼓捣新东西正需要人手,你只要说精通金丹之道,自然能接近鲁王身边。”
朱大鲧讶道:“丹鼎之术?我一介书生如何晓得?”
狱卒皱眉道:“谁让你晓得了?能见到王爷不就行了,难道还真的要你去炼丹吗?把胡粉、黄丹、朱砂、金液、《抱朴子》、《参同契》、《列仙传》的名字胡诌些个便了,大家都不懂,没人能揭你的短去。记住了就早早睡,明天就看你了,好好劝说!”说完话他转身就走,走出两步,又停下来问,“刀带了没?”
不知不觉天色亮了。有喊杀声遥遥传来,宋兵又在攻城,晋阳城居民对此早已司空见惯,谁也没当回事。有狱卒送了早饭来,朱大鲧端着粟米粥仔细打量此人,发现昨夜只记住了灯笼、火把和油灯,根本没记住狱卒的长相,也不知这位究竟是哪一派的人手。
喝完粥枯坐了一会儿,外面人声嗡嗡响起,一大帮身穿东城别院号服的大汉涌进院子。狱卒将朱大鲧捉出牢房带到小院当中,有个满脸黄胡子的人迎上前来。“这位老兄,我是鲁王爷的手下,王爷开恩,狱中囚犯只要愿进别院帮工就能免除刑罚。你头上悬着的左右不是什么大罪名,在这儿签字画押,就能两清。”这人掏出纸和笔来,笔是蘸墨汁的鹅毛笔——在鲁王爷发明这玩意儿以前,谁能想到揪下鸟毛来用烧碱泡过削尖了就能写字?
朱大鲧迷迷糊糊想要签字,黄胡子把笔一收:“但如今王爷要的是会炼丹的能人异士,你先告诉我会不会丹鼎之术?实话实说,看老兄你一副文绉绉的样子,可别胡吹大气下不来台。”
“在下自幼随家父修习《参同契》,精通大易、黄老、炉火之道,乾坤为鼎,坎离为药,阴阳纳甲、火候进退自有分寸,生平炼制金丹一壶零二十粒,日日服食,虽不能白日升仙,但渐觉身体轻捷、百病不生,有将欲养性,延命却期之功。”朱大鲧立刻诌出一套说辞,为表示金丹神效,腰杆用力“啪啪”翻了两个空心筋斗,抄起院里的八十斤石鼓左手换右手右手换左手在头顶耍两个花,“扑通”一声丢在地上,把手一拍,气不长出,面不更色。
<!--PAGE 14-->黄胡须看得眼睛发直,一群大汉不由得“啪啪”拍起手来。身后狱卒偷偷竖起一个大拇哥,朱大鲧就知道这位是马峰派来的内应。“好好,今天真是捡到宝了。”黄胡子笑着打开腰间小竹筒,将鹅毛笔蘸满墨汁递过来,“签个名,你就是东城别院的人了,咱们这就进府见王爷去。”
朱大鲧依言签字画押。黄胡须令狱卒解开他脚上镣铐,冲狱中官吏走卒作个罗圈揖,带着众大汉离开小院。一行人簇拥着朱大鲧走出半炷香时间,转弯到了一处大宅,这宅子占地极阔,楼宇众多,门口守着几个蓝衫的兵卒,看见黄胡须来了便笑道:“又找到好货色了?最近街坊太平,好久都没有新人入府哪。”
黄胡子应道:“可不是!为了找个会炼丹的帮手,王爷急得抓心挠肝,这回算是好了。”
朱大鲧好奇地打量着这座府邸,看门楼上挂着块黑底金字的匾,匾上龙飞凤舞写着一个“宅”字。他没看明白,揪旁边一名大汉问道:“仁兄,请问这就是鲁王的东城别院对吧?为何匾额没有写完就挂了上去?”大汉嘟哝道:“就是王爷住的地方。这个匾写的不是什么李宅、孙宅、王爷宅,而是鲁王爷的字号,他老人家平素以‘宅’自夸,说普天下没人比他更宅。后来就写成了匾挂了上去。”朱大鲧满头雾水道:“那么‘宅’到底是什么意思?”大汉道:“谁知道啊!王爷说什么就是什么吧!”
别院门口聚着一群人,有皇家钦差、市井商贾、想沾光的官宦、求申冤的草民、拿着自个儿发明的东西等赏识的匠人、买到新鲜玩意儿玩腻了之后想要退货的闲人、毛遂自荐的汉子和卖弄姿色的流莺。看门的蓝衫人拿着个簿儿挨个登记,该婉拒的婉拒,该上报的上报,该打出去的掏出棍子狠狠地打,拿不定主意的就先收了贿赂告之说等两天再来碰运气,秩序算是井井有条。
黄胡须领众大汉进了东城别院。院子里是另一番气象,影壁墙后面有个大水池,池子里有泉水喷出一丈多高,水花哗哗四溅,蔚为壮观。黄胡子介绍道:“这个喷水池平时是用中城的水轮机带动的,现在宋兵攻城,水轮机用来拉动滑车、投石机和铰轮,喷水池的机关就凭人力运动。别院中有几十名力工,除了卖力气之外什么都不会,跟你这样的技术型人才可没法比啦。”朱大鲧听不懂他说的新词,就顺着他手指的方向一看,果然看见五名目光呆滞的壮汉在旁边一上一下踩着脚踏板,踏板带动转轮,转轮拉动水箱,水箱阀门一开一合将清水喷上天空。
绕过喷泉,钻进一个月亮门进到第二进院子,两旁有十数间屋子,黄胡须道:“城中贩卖的电筒、黑眼镜、发条玩具、传声器、放大镜等物都是在此处制造的,内部购买打五折,许多玩意儿是市面上罕有的,有空的话尽可以来逛逛。”
<!--PAGE 15-->说话间又到了第三进院子,这里架着高高天棚,摆满黑沉沉、油光光的火油马车零件,一台机器吭哧吭哧冒着白烟将车轮转得飞快,几个浑身上下油渍麻花的匠人议论着“气缸压力”“点火提前角”“蒸汽饱和度”此类怪词,两名木匠正“叮叮当当”造车架子,院子角落里储着几十大桶猛火油,空气里有一种又香又臭的油料味道。这种猛火油原产海南,原本是守城时兜头盖脸浇下去烧人头发用的,到了鲁王手上才有了诸多功用。黄胡须说:“晋阳城中跑的火油马车都是此处建造,赚得了别院大半银钱,最新型的马车就快上市贩卖了,起名叫作‘保时捷’,保证时间,出门大捷,听起来就吉利!”
继续走,就到了第四进院子,这个地方更加奇怪,不住有叽叽呀呀的叫声、噼里啪啦的爆炸声、酸甜苦辣的怪味、五彩斑斓的光线传来。黄胡须道:“这里就是别院的研究所,王爷的主意如天花乱坠一转眼蹦出几十个,能工巧匠们就按照王爷的点子想方设法把它实现。最好别在这儿久留,没准出点什么意外哪。”
一路走来,众大汉逐渐散去,走到第五进院子的只有黄胡子与朱大鲧两人。院门口有蓝衣人守卫,黄胡须掏出一个令牌晃了晃,对了一句口令,又在纸上写下几个密码,才被允许走进院中。听说朱大鲧是新来的炼丹人,蓝衣人把他全身上下摸了个遍,幸好他早把圣旨藏在牢房的天棚里,而匕首则藏在发髻之中。朱大鲧是个大脑袋,戴着个青丝缎的翘角幞头,蓝衣人揪下幞头来瞧了一眼,看见他头上鼓鼓囊囊一包黄不溜丢的头发,就没仔细检查。倒是从他袖袋中搜出的《论语》引起了怀疑,蓝衣人上下打量他几眼,哗哗翻书:“炼丹就炼丹,带这书有什么用?”
这本《论语》可不是用鲁王发明的泥活字印刷的坊印本,而是周世宗柴荣在开封印制的官刻本,辗转流传到朱大鲧手里,平素宝贝得心尖肉一般。朱大鲧肉痛地接过皱皱巴巴的书钻进院子,只听黄胡须道:“这一排北房是王爷的起居之所,他不喜别人打扰,我就不进去了,你进屋面见王爷,不用怕,王爷是个性子和善的人,不会难为你的……对了,还不知老兄怎么称呼?方才签字时没有细看。”
朱大鲧忙道:“姓朱,排行第一,为纪念崇伯起名为鲧,表字伯介。”
黄胡须道:“伯介兄,我是王爷跟前的使唤人,从王爷刚到晋阳城的时候就服侍左右,王爷赐名叫作‘星期五’。”
朱大鲧拱手道:“期五兄,多谢了。”
黄胡须还礼道:“哪里哪里。”说完转身出了小院。
朱大鲧整理一下衣衫,咳嗽两声,搓了搓脸,咽了口唾沫,挑帘进屋。屋子很大,窗户都用黑纸糊上,点着四五盏火油灯。两个硕大的条案摆在屋子正中,上面满是瓶瓶罐罐,一个人站在案前埋头不知在摆弄什么。朱大鲧手心都是汗,心发慌,腿发软,踌躇半晌,鼓起勇气痰嗽一声,跪拜道:“王爷!晚生……在下……罪民是……”
<!--PAGE 16-->那人转过身来,朱大鲧埋着头不敢看王爷的脸。只听鲁王道:“可算来了!赶紧过来帮忙,折腾了好几天都没点进展,想找个懂点初中化学的人就这么难吗?你叫什么名字?跪着干什么?赶紧站起来,过来过来。”王爷一连串招呼,朱大鲧连忙起身垂头走过去,觉得这位王爷千岁语声轻快态度和蔼,是个容易亲近的人,唯独说话的音调奇怪非常,脑中转了三匝才大概听出其中意思,也不知是哪里的方言。“小人朱大鲧,是个犯罪之人。”他拘谨地迈着步子走到屋子中间,脚下叮叮当当不知踢倒多少瓶罐,不是他眼神不好使,是屋里塞满什物实在没有下足的地方。
<!--PAGE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