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 卫星(1 / 2)

李潇手指飞快的在键盘上敲击。

很快就通过后台,调出了这颗比特之心的数据和参数。

这颗比特之心使用的是,I 901。

制造商是星星联邦的 Space Systes。

这是一家为星星联邦军方制作卫星的公司。

当然,星星联邦作为一个自由的国家。

自然不会限制本国的企业,只为军方供货。

所以这家公司的卫星是对外出售的,只要你提供足够的钱。

对方的公司不但愿意替你定制想要的卫星。

甚至可以帮你联系军方的发射平台,进行发射,当然这发射也是需要额外付钱的。

这颗卫星是2023年发射,而是一颗非常年轻的卫星。

卫星的整体质量只有约2800千克,是非常标准的中小型卫星。

卫星上面的能源系统是电能。

一共有4组蓄电池,卫星的两翼有太阳能充电板。

正常情况下,太阳能充电板能一直保持四组蓄电池,保持百分宝的电力。

当然,随着太阳能充电板不断使用,充电板的充电效率,必然是会缓慢下降。

按照后台的数据,现在这四组蓄电池的电量,只能维持在91%-92%的水平。

一旦太阳能充电板寿命抵达极限,那么这一颗卫星也会宣告寿终正寝。

当然现在卫星上的电池和充电板的情况还算不错。

只要中途不出现什么意外,还能用好几年。

卫星的载荷分别是,C波段、Ku波段、Ka波段。

C波段(d):

频段范围:3.4 GHz到7.1 GHz

特点:C波段在天线直径较大的情况下通信距离较远,对大气层的雨淋散射影响较小,因此在恶劣天气条件下通信较为稳定。

Ku波段(Ku Band):

频段范围:10.7 GHz到14.5 GHz

特点:Ku波段在通信距离适中,天线尺寸相对较小,适合用于卫星电视广播、互联网接入、直播传输和远程通信等应用。

然而,Ku波段受雨淋散射影响较大,可能在恶劣天气条件下信号质量下降。

Ka波段(Ka Band):

频段范围:26.5 GHz到40 GHz

特点:Ka波段具有更高的频率,因此可以传输更多数据,适合用于高速卫星互联网接入、高清视频传输和数据通信。

然而,Ka波段对大气层的雨淋散射影响较大,需要更多的技术和设备来应对这种干扰。

不得不说,比特币玩家还是非常有钱的。

正常来说,卫星通常拥有的信号频段都是1到2个。

毕竟,每增加一个频段的信号收发系统,都需要增加一套新的设备,每一套设备的价格都非常高昂。

拥有卫星电话的同学就应该知道。

卫星电话虽然号称在全球任何地方都能使用,非常安全可靠。

然而其实在很多情况下,卫星电话的信号是非常弱,甚至直接就是无法搜索。

原因也很简单,一些小型的通讯公司,旗下拥有的通讯卫星,通常也就只有一个频段。

一旦碰到这些卫星本身频段不适应的天气,那么通讯信号就会非常差,甚至是直接消失。

然而,眼前这个比特之星,直接就是全频段。

这就意味着,无论是哪种环境,这颗比特之心,都能保持相当不错的通讯能力。

果然····有钱就是可以为所欲为。

这下李潇也明白了,为什么这颗卫星明明是2023年才飞到太空。

才用了没几年,电池的总量就剩下90%了。

卫星上同时安装三个通讯频段的设备,虽然增强了通讯效果,但同样的也增加了卫星上电力的消耗。

比特之心上一共有4个推进器,使用的是化学燃料。

在启动推进器后,可以让卫星进行变轨。

现在燃料的存量是90%,通过卫星后台的工作日志就能知道,比特之心的推进器只有在2023.4.4这个日期使用了一次。

也就是在进入了这个轨道之后,比特之心就一直固定在这个轨道之中,没有进行变向。

通讯通路一共有128条,每条通路传输速度是1M/分钟。

这就意味着可以同时支持128个用户,同时使用比特之心进行通讯和交互。

当然,如果只有一个用户在使用比特之心,并且这个用户还能调用后台权限,也可以将通路的传输速度调整到128M/分钟。

整体一圈看下来,这个比特之心除了能耗高一点以外,并没有任何缺点。

他将比特之心的数据,和系统中的卫星对比了一下。

比特之心如果兑换成生存点,恐怕最少要200万生存点以上,这还不包括发射成本。

他不由有些庆幸,而好刚才足够果决。

否则想要拥有一颗属于自己的卫星,都不知道要到猴年马月。

200多万的生存点,即便以现在船员的人数,哪怕所有生存点都节省下来,也要一两年的时间才能存下来。

为了一颗卫星花200多万点,是否合理暂且不讨论。

但是如果只是花1万生存点,就能获得一颗属于自己的卫星,绝对是非常划算的一笔生意。

心满意足的关掉了比特之心的后台。

有了这么一颗卫星,以后就不用担心被别人卡脖子了,哪怕别人关掉他的使用权限,他也能用这颗卫星进行通讯。

就在李潇这边庆幸着,自己这边白捡了一颗通讯卫星。

司徒家族的舰队这边,却有些焦头烂额。

司徒鸿的脸上,已经黑的能滴出水来。

“卫星真的没有任何修复的可能了吗?”

过了足足3分钟,为首那名年纪较大的研究人员才硬着头皮开口。

“我们拥有的这颗卫星型号是:中星18。”

“在开始发射的时候,根本就没有考虑过在太空中进行维修的可能性。”

“所以,卫星上并没有配置维修机器人,本身的制作材料也是普通的航天钛合金,并不是新型的记忆金属。”

“除非我们有能力发射维修机器人,维修卫星上的太阳能充电板,并且更换受损的蓄电池。”

“否则以现在的情况,就算开启低能耗模式,这颗卫星大概会在24天之后,耗尽最后的电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