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 弱国无外交(1 / 2)

许一秋看了看电脑上的数据和成像对比,沉吟道:“你的方向是对的,不过这种新材料折射率本身就较高,我们要考虑折射过强的负面效应......”

之后,研究员们先定位了数种硼硅酸盐光学玻璃材料,制作了样品透镜进行理论分析和光学软件仿真。但模拟结果显示,现有材料的折射率均匀性无法满足设计需求。

为此,他们试验在普通光学玻璃中掺入钕、钛、铌等稀土元素。

经过反复比例实验,一种添加2.5%钕的新型玻璃样品显示出非常理想的折射率均匀性。

团队迅速采用精密数控研磨技术制作出了这种新玻璃材料的透镜。

接着他们进行了透镜的消色差设计计算,采用多组不同折射率的透镜组合可以有效减小色差。

为此又制作了数种样品进行测试。

经过两周对比实验,最终确定了一个三片透镜的组合,可以最大限度地消除光波的色散影响。

但是当他们尝试批量制作这种新型透镜时,却发现国内的钕资源严重短缺,无法提供足够的钕来提纯这种特殊光学玻璃。

“要提纯这种含钕量的特殊光学玻璃,我们手头的原材料远远不够。”李文教授皱着眉头说。

“那怎么办?这批样本透镜测试效果这么好,投影成像已经达到了理想状态,我们不能半途而废啊。”王宇焦急地说。

“一秋,这下我们应该怎么办?”吴静放下仪器,看向许一秋,她的神情间明显带着无助和无奈。

许一秋陷入了沉默,似乎也在思索应对的方法。

站在一旁的吴富国听到了这个情况后,沉吟了片刻说道:“这个我来想办法解决吧,给我一些时间......”

闻言,众人的心里都略微松了一口气。

吴富国是北大的科研院士,在材料学界影响力也很大,有他出马解决钕的来源问题,应该不大。

此刻项目组的成员们,眼神中都透着信心,也重新燃起了希望。

他们开始期待吴富国院士能给项目带来一个转机。

由于时间紧迫,吴富国立即用手机联系起了内阁副总理李明华,并向那边说明了光刻机研发目前面临的困境。

“好的,我明白了。”

“钕资源的问题,暂时交给我们这里吧。”

李明华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神情也变得严肃了起来。

挂了电话之后。

他立马安排外交部部长王伟光带团前往美利国,请求美方提供所需的钕材料。

像这类涉及到高精科技的稀有材料,只有美利国这种科技大国才有能力生产和储存。

而此次光刻机项目的研发,事关他们国家之后的科技发展。

所以,无论他们要为此付出什么样的代价和资金,都在所不惜。

然而,当王伟光等人来到美利国科技部门时,美方官员却一直不予接见。

期间,王部长多次派人亲自前往沟通,但是换来的都是美方各种各样的借口和推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