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地下实验室(1 / 2)

科技部的半导体制造实验室,位于地下两层。

这是因为地下实验室可以有效的隔绝外界振动,对光刻机的制造很有利,同时提供更加稳定的环境,保证光学系统的精密度。

以许一秋和吴富国为首的新老科研团队乘坐着电梯,正徐徐下降着。

所有人的脸上布满了浓郁的期待和兴奋,都很好奇这次要做什么实验。

尤其是那五个通过层层选拔,刚加入光刻机项目组的新成员们。

他们都是一些年龄在二十岁到三十多岁的年轻人。

虽然科研知识较为扎实,但缺少实质性的实验。

所以,第一次前往国内最先进的半导体实验室里,他们的内心还是极为忐忑的。

其中的吴静一直悄悄地捏着自己的衣角来缓解内心的紧张,时不时抬眸暗中观察旁边的许一秋。

又想到对方将她给拉黑了。

她脸一黑,撇了撇嘴,赌气似的将脑袋转向了另一边。

原本紧张的情绪,全都化为了愤然。

只看的旁边的许一秋一脸莫名其妙。

相较于新成员们的紧张不安,光刻机项目组的老成员们倒是显得淡定了许多。

以前做重大实验的时候,他们曾来过这里做测试工作。

尽管现在老成员们只剩下了十个。

但依旧不减他们的锐气和信心。

毕竟他们是光刻机项目组最核心的那一批,也是最有能力的那一批。

很快。

电梯就来到了地下二层。

电梯门打开。

光刻机项目组的成员们在吴富国的带领下浩浩****的走进了半导体制造实验室里。

厚重的金属门通过密码验证后,自动朝着两边缓缓打开。

洁净室的气锁间一阵气流刮过,将外间的尘埃掸去大半。

众人穿戴好工作服,戴上口罩和帽子之后,便跨入了实验室的内部空间。

室内光线明亮,犹如白昼。

这里划分了多个试验区。

还有的区域必须要与外界隔绝,如光学系统组装区。

外围就由落地玻璃层层隔绝着,以此来避免灰尘影响镜片的精密度。

众人继续往里面走着。

各式各样的机械臂正在缓慢调试测试光刻机框体的运动灵活性。

在它们的上方,成排的精密测量设备闪烁着红光和绿光。

像是这座地下实验室跳动的心脏。

新成员们的脸上充斥着浓浓的亢奋和兴致。

他们左顾右盼着。

仿佛第一次见到实验室里这些新奇设备。

同时心中对接下来的实验更加感到好奇和期待了。

“吴院士,这次我们要做什么实验?”

一名叫做张博文的新成员忍不住问道。

此人从小到大都是学校里被称之为天才的存在。

从很小的时候,就已经开始接触新材料技术,微纳机电系统,以及系统动力学与控制。

年仅28岁的他,现在赫然已经是一名机械工程师。

平日里主要从事研发微米和纳米尺度的精密执行器等。

虽然大大小小的实验已经做过不少。

但像这种正式的大型实验,他们还从未接触过。

吴富国一边整理着手套一边说道:“光刻机的项目,现在已经正式开始了。”

“所以,这次我们要做的,就是光刻机。”

此话一出。

所有人皆是瞳孔一收,被惊的目瞪口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