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恨﹗好恨﹗
恨不得将他们一并杀了﹗
心中的“刺”终于酿化出毒脓,而且一并地爆发。
恨,吞噬了他的理性,即使是一起成长的、唯一一个对自己好的哥哥亦一并恨了﹗因为他亦留着那个女人的血﹗是充满罪孽的血﹗﹗渐渐地忘记了十二年多真摰的兄弟感情。
这就是,恨。
黑暗的人类性情。
黑暗的性情,令“他”在心中出现。
是一个面戴着磨沙玻璃面具的人。
清伦知道,那面具底下其实是另一个丑恶的自己。于夜里悄悄地潜入梦中,将良心蚕食、将人性极端地扭向无边黑暗。
是心中对哥、父亲、小姨的恨令“他”加速成长。
然后,取代。
李伟文后来亦暗暗地觉得奇怪。
为什么弟弟在父亲死了之后会变得沉默寡言?性格一百八十度的大反常。李伟文算一算手指,他已经三星期没有跟弟弟好好地打球了。相反的,弟弟竟然日夜不休地温习书本。
李伟文更是摸不着头脑。
当然,最终目的亦只有清伦自已才知道。
“早早离开这个不属于自己的地方。愈早愈好。”就是清伦的目的。
“可以的话,我要亲眼看见他们受苦。”心中的另一个“他”日夜的催眠着他。
因此清伦的学业成绩突飞猛进,而且他渐渐地感受到学业上的成就感。
无他的,说到底清伦出身在不完整的家庭。精神上不能寄托在父母上,原本亦可以寄托在哥哥身上,可是却天意弄人,心中的“恨”却令他顿失寄托。因此,亦只好放在学业上,只有成就感才可以令他感到实在、满足。
他真的很享受成就,甚至开始骄傲,认为自己是最聪明的人。
直至长大之时,亦不断往事业的顶峰攀爬,得到更大的成就感。甚至乎,用上卑鄙的手段。但换来的却是孤独的人生。
而李伟文眼见清伦的学业于短时间中远远地超过自己,心中实是很慌。于是受了弟弟的影响,亦用心学习起来。
比体育,李伟文总是胜清伦一筹。但是学业之上,清伦总是比李伟文多了点慧根。如果说,清伦是学术的天才,那李伟文就只是一头很勤力读书的牛。
但问题来了。
学业上,兄弟二人之间本是存在良性的竞争。
然而,李伟文在担当兄长的角色太深入心中,而且自小就被母亲灌输“兄长就一定比弟弟优秀”这个迂腐思想。
渐渐地在比较学业上,李伟文大感吃力。甚至开始出现妒忌的心。
可幸的是,他心中很爱这个弟弟。
爱,使得他的妒忌心不能萌芽成长。
但谁会知道,往后的日子亲手把这份“爱”摧毁的人,却是他最痛鍚的弟弟?
岁月如梭,今年已是大学的第二年。
叶清伦所读的学校中忽然刮起了一股读书风,一洗去年慵懒的学习风气。
因为每一个人都在争取一个极之难得机会。
就是出访M国的哈佛大学作两年的交流生,而且更能成为全球华人科学权威——罗约翰的学生。对热烈追求学术知识的学生们是相当之难得的机会。
当然,入学的要求更是相当之苛刻,一年的平均学分(CGPA)至少要超过三点五。而且,学系之中有四个炙手可热的大热门,其他学生的CGPA若然不能“爆四”(即是满分),根本不能争一席位。再者,入学学额只有四名,上百人争取四个学位。机率加上来几乎比中六合彩还要低。
而这四个大热门就是李伟文、叶清伦、蒋文刚及刚刚跟李伟文热恋的潘小莉。
图书馆充满寂静的竞争气氛,转眼过去全是埋头苦读的学生。此刻他们不分男女、种族、肤色但终亦共同拥有一张灰白的脸色跟一双很黑很黑的眼圈。
读书的魔力。
然而,其中一个小角落却又跟图书馆是两个截然不同的世界,没有过度绷紧的学习气氛。
全因,圈坐在这个角落中的就是学习中的四大热门。
对他们来说,此四名学额根本已经刻上了自己的名字。
要是竞争的话,就斗一斗谁是以第一名的姿态得到进入哈佛大学的入场卷。
“以我来看啊﹗这次考第一名的一定是二哥他了。”蒋文刚边说边将小食塞入嘴里﹕“二哥根本就是读书的狠角色﹗连续两个学期GPA能“爆四”,第一名非二哥莫属吧?”蒋文刚滔滔不绝,不停喷出食物残渣。
叶清伦不语不笑,但却一面告诉人“那还用你说”的样子。
转转手中的笔,他的眼睛却放在依偎在哥哥肩膀上的潘小莉。
身材玲珑浮凸,五官标致的美人。迎面飘来,是散自她身上的香水味。很香、很甜。
二人互相对望,当中竟交流出不为人知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