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7章 某篇学术文章(1 / 2)

星火 小宇 1991 字 1个月前

自肿瘤研发中心竣工之日起,已经匆匆过了一年。确切的说,是一年零五个月。在2021年4月11日的时候,一篇匿名发表的学术性文章引起了生物学专家学者们的重视。

是一篇转基因作物的分析文章。

这名匿名作者声称,他利用转基因技术,成功改造出一种新的植物。

他将其命名为盐水海菜。

顾名思义,这种外观酷似白菜类的作物能够在盐碱地环境中生长,生长时自动盐析,它的根部和大豆类作物类似,能够将“多余的盐分”析出并贮存在根部的根瘤中。届时,人们在采摘这种作物时,还能顺便将根瘤中的盐分球剥离,从而达成改善盐碱地的目的,可谓是一举两得。

为了证明文章并未作假,该匿名作者还给出了相关实验步骤的详细过程图。

而文章的最后,是该作者的一段声明,表示,这种技术之所以公开,就是为了无偿造福人类,改善部分地区的恶劣土壤环境。

如何改善盐碱地环境是个极其令人头疼的问题,因此,这篇文章虽然是匿名作者所撰写,但,既然有具体的实验步骤,不少人还是愿意相信并进行尝试的。

很快,就有知名生物学家发布声明,证明情况属实。

一下子,话题火热,这种“新植物”引起了各国政府部门的重视。

要知道,全世界的盐碱地大概有10亿公顷!要是能通过种植“盐水海菜”将其顺利改造成正常土壤的话……那可以多出多少土地!在土地资源日益宝贵的今天,这种作物的存在价值,何其重要!

像一些沙枣、柳树、杨树之类的,虽然能在盐碱地的环境下生长,可是,短时间内想要改善土壤环境简直不可能。而这种植物,因为间突然盐分都贮存在根瘤中的缘故,就可以在收获时剔除掉这些根瘤,从而降低土壤中的盐分浓度,从而达到改良土质,种植新农作物的目的。

一时间,学术界议论纷纷。

他们都在猜测这个匿名作者是谁,为什么要将这么重大的转基因技术公开出来。

究竟是傻?还是真的不知道这种发明的价值?

这种专利一旦申请,那些盐碱地灾害严重的政府肯定会引进专利使用权的!这个数字加起来,可不是百万千万,而是用亿来做单位的!

十亿公顷盐碱地,按每综合治理一公顷就给十万来算,起码一百亿!这还是最保守的估计。无论是哪个政府,相比都会很乐意掏出这个钱的。

就算不为利益,那,名也不要?

一旦公开,就能功成名就,各方敬仰!

能够研究出这种转基因作物的人,肯定不傻,肯定知道这项专利技术的价值所在。那为什么还是选择匿名来发表?别的不说,就算不要钱,那也可以选择公开发表,将专利权免费给人使用啊。受人尊重难道不是一件好事?

大伙们猜了很久,各种分析纷至沓来,但就是猜不透这个匿名作者的真实用意。

最终,他们讨论出一个比较满意的分析:那就是,这项专利技术绝对是某个大国的科学家发明出来的。

所有排得上号的生物学家们都被猜测议论了一番。

甚至有人不惜冒名。

可是,这个时候,无论是谁都不会承认。就算承认了,也不会有人相信。要公开身份的话,那早就公开了,何必现在跳出来?

至于那些冒名者,结局自然很惨,无一不被扒皮扒了个干净。

学术界猜测不断,各国政府却在暗中狂喜不止。他们虽然也很在意这个匿名作者究竟是谁,但,他们更在意的是这项专利技术的实用与否。

种植结果证明,确实能改良土壤。

那些根瘤状的盐球,在根系中附着得很是牢固。在收获盐水海菜时,只需将那些根系剪断,统一处理掉就行。

按照盐碱地的盐分程度不同,一般来说,最多种植个十来轮就能有效降低土壤中的盐分含量。而且,就算没了盐,这种盐水海菜也能正常生长,只是个体成熟后的体型会相对小一下。

实践结果,让各界对此又是一片议论纷纷,都是在赞美这个匿名作者。

什么大公无私、不爱名利啊、造福全人类,为全人类谋求福祉啊、拥有高尚的情操啊……总之,什么好听什么来。

而这些新闻报道,自然被刘星看在眼底。

他很开心。

无论是眼角眯起的程度,还是嘴角弯曲的弧度,无一不在证明这一点。特别是那炯炯有神的大眼珠子,更是在强调此事。

太好了!

一切都很顺利!

刘星兴奋地扭了扭肩膀,抬手一个大大的懒腰,然后便惬意地躺在靠背椅上。

吱吱。

带着一副慵懒的姿态,他的身体随着靠背椅轻微摆动。

“星哥,中午了,该吃饭了。”门外忽然传来李佑娜活泼如银铃般的声音。

他连忙站起,“来了。”

现在的他,已经很少做饭,基本上都是李佑娜她们负责。这一年多来,她们成长得很快,让刘星深感欣慰。

吃饭时,何卫晨忽然开口,“星哥,最近有个新闻你看了吗?”

刘星笑着转头,“新闻?什么新闻啊?”

何卫晨便说起了盐水海菜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