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9章 宣判与辩论(2 / 2)

星火 小宇 1889 字 1个月前

这也是吴源强和张勇胜主动投案自首,以及高薪聘请律师的目的。

当然了,他们的减刑也和积极主动赔偿受害者有关。

法院审理虽然说是已经结束,但是,各大新闻媒体却还是很热情,他们并未放过这条热点新闻。

就在法院宣判判决结果的当天,诸多新闻台就对于此案展开专访、直播。

主持人和特邀而来的嘉宾们,再一次坐在演播厅前,在直播间内侃侃而谈。他们对于“智能机器人”的普及和防范问题,再一次地展开分析、辩论,各抒己见。

谈到分歧处,一些人甚至有些激动!

然而,因为对“何谓智能机器人”的这个观点理解不一,在访谈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鸡同鸭讲的情况。

这不是偶然,而是一种普遍现象。

为什么?

原因很简单,不只是普通人对于此事的理解不一,就连专家学者们对于这个领域的看法……也是各自理念不同,难以说服对方。

乍听上去,这个问题貌似并不复杂。

所谓人工智能嘛,定义应该很简单,无非就是指机器人能够像人类的脑袋那样思考、像人类那样工作。

可是,倘若较真研究起来的话……问题又似乎有那么点棘手。

在这个社会时代中,很多高新研发的技术产品,已经能够胜任被研究出来的目的,能够完成以前只有人类才能完成的工作,甚至在某些方面超越了人类。

譬如一些棋类赛事,在科学家们的努力研究下,研发出的智能机器人甚至能够战胜国际冠军!

下棋肯定是需要智力的!

既然研发出来的智能机器人能够战胜国际冠军,那么,这个机器人肯定是拥有很高的智能。按这个理念来分析的话,似乎的确如此。

但。

别的专家学者们开始不乐意了!

他们认为,只有通过了“图灵测试”的智能机器人,才能算得上是智能机器人。其他的,只是一种高新的技术产品,而非什么智能机器人。

持有这种观点的人,称之为图灵派。

为了避免在“大脑是如何思维的”等复杂概念上纠缠不清,他们认为,采用一种直截了当的办法来判定一台机器人是否“能思维”就行。

【如果一台机器人的言语行为和人无法区分,那这台机器人就算是“能思维”了,因为思维的结果最终总是要体现在行为上的。】

问题好像得以解决。

但,又有其他专家学者很不高兴!

为什么要以人类为中心?

能思维那也就算了,所谓智能机器人嘛,要求其能思考,是理所当然的。可为什么还要言语、行为都得要求和人类一样?有这个必要吗?蜘蛛形态不行吗?章鱼形态不行吗?

他们的例子也很有说服力。

在人类进化的过程中,盲肠这个人体器官早已经被淘汰。那么,随着科技的发展,迟早有些人体器官也是可以被淘汰的,智能机器人不必非要和人一样!

最合适的,才是最好的!

比起“人类”,蜘蛛形态的机器人行走方便,才是最适合的机器人姿态。因此,只要专注各自领域的分工就好,不要奢谈太多。

又有人认为,管你们怎么说,我只专注研究我的“神经脑系统”,其他一概不理。在他们的观念中,这个才是人类和智能机器人的根本。什么智力啊、结构啊什么的,都不重要。

思考,只有思考,才是根本。

拥有思考能力的机器人,才是真正的智能机器人,甚至,可以说是“人”,一种能够以机械形态永生的人!

这样的机器人,才是人类进化的终极目标。

可是,他们喜欢这样,不代表别的人喜欢。而且,因为对于这种理念的恐惧,人们害怕未来真的出现什么能够独立思考的机器人,取代了他们的位置。

于是话题倏然转移到了人类伦理道德方面去了……

无论是新话题,还是旧话题,主持人和嘉宾们俱都争论得不可开交、脸红脖子粗,看上去一副全身心投入的样子。

“你的这个说法我不能认同!我认为啊,所……”

“我还没说完!我再强调一遍……”

……

总之,各种理论纷至沓来。辩论来,辩论去,这些专家学者们都没有个结果。

这起机器人暴走案件只是点燃炸药桶的导火索,各种对于智能机器人的辩论,才是新闻的真正焦点。

这些,就是新闻台的真正目的:普及知识,营造话题,提升收视率。

在这些新闻的影响下,普通人对于这个话题也很关心,在各大论坛上各抒己见。一些本来就比较喜欢辩论的,甚至燃起了大战三百回合的**,将论坛帖子的楼层数和回复数一度炒高、炒热。

然而,就算将其炒得再怎么火热,对于绝大数人来说,这仅仅只是一个话题而已。

仅此而已。

在这个世界上,甘于寂寞甘于平庸而努力活着的人,总是大多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