搬入新家带来的短暂安适与甜蜜,很快被更加汹涌的工作浪潮所取代。那几十箱来自西德的技术资料,如同沉默的巨兽,盘踞在厂里为新项目小组腾出的专用办公室内,等待着被驯服。而陈凡,作为厂里任命的实际技术负责人,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与责任。
办公室的灯光常常亮至深夜。空气中弥漫着油墨、纸张和咖啡(陈凡托人从华侨商店弄来提神)的混合气味。墙上挂满了巨大的系统框图、电路图和管道走向图,上面密密麻麻标注着德文和英文术语。几个大木箱已经被打开,里面的资料堆满了长长的会议桌和周边的空地。
挑战是全方位且巨大的。首先就是语言关。虽然陈凡的英语经过苦学已有长足进步,但面对如此大量、专业且夹杂着大量德文技术名词的资料,依然感到吃力。许多专业术语在普通词典里根本查不到。
“张工,您看这个‘HydraulikaggregatitDruckübersetzung’,字面意思是‘带压力转换的液压组件’,但这具体指的是什么?和咱们平时说的液压站有什么区别?”陈凡指着一份图纸上的标注,眉头紧锁。
张工凑过来看了半天,无奈地摇摇头:“这……德文我是彻底抓瞎。看图纸结构,像是带了蓄能器和特殊阀组的增压单元?估计是保证系统在瞬间需要大流量高压油时能及时供应的关键设备。具体还得看它的控制逻辑说明。”
类似的问题层出不穷。每一个陌生的词汇,都可能对应着一个全新的设计理念或精密部件。
其次是对整个自动化控制系统架构的理解。这套系统远超国内目前普遍采用的继电器-接触器控制模式,采用了当时先进的PLC(可编程逻辑控制器)作为核心,配合大量的传感器、伺服阀和复杂的模拟量、数字量控制回路。其逻辑之复杂,精度要求之高,让习惯了粗放式控制的老师们傅和技术员们看得头晕眼花。
“我的老天爷!这控制逻辑图看得我脑仁疼!”一位老技术员揉着太阳穴抱怨,“这一个个方框箭头,比咱们那点动互锁复杂一百倍!这玩意坏了可怎么修?”
陈凡没有气馁。他知道,这是跨越技术代差的必然过程。他将自己变成了整个团队的“技术翻译”和“消化中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