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的叙述,从一个“受害者”和“渴望安稳”的角度,更容易引起同情和理解。女工主任和那位领导家属听后,都对陈凡的遭遇表示了同情,对刘海中易中海的做法感到不齿,并表示会在合适的场合帮忙说明情况。
更重要的是,陈凡自己准备了一份详实的“情况说明”。在最终评议会上,当有人再次含糊地提起“群众关系”问题时,陈凡没有争吵,而是平静地请求发言。
他将那份说明递交给领导小组,上面不仅罗列了自己的各项硬条件,还附上了之前几次捐款的记录、贾家立下的欠条复印件、以及厂领导之前处理谣言和订婚闹剧的会议纪要摘要。
他用事实和证据说话,逻辑清晰,态度不卑不亢:“各位领导,我的工作和贡献,厂里都有记录。关于我在院里的情况,是非曲直,也有据可查。我坚信厂领导会本着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进行分房,绝不会因为某些人的不实之词,而影响了对一个工人实际贡献的判断。”
他的冷静、客观和扎实的准备,给领导小组留下了极好的印象。与刘海中易中海那种空洞的、充满个人情绪的指责形成了鲜明对比。
杨厂长最后拍了板:“好了!情况已经很清楚了!陈凡同志的成绩和贡献是实打实的!某些同志反映的问题,经核实,缺乏事实依据,不予采信!分房,必须优先保证像陈凡同志这样为厂里做出突出贡献、又确实有急需的骨干职工!名单按原计划公示!”
事实胜于雄辩。刘海中易中海等人最后的绊子,不仅没能绊倒陈凡,反而再次暴露了他们的卑劣,让厂领导更加坚定了支持陈凡的决心。
最终分房名单公示板上,陈凡的名字,稳稳地留在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