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章 新的副业思路(2 / 2)

虽然稿费可能微薄,但积少成多,更重要的是,它开辟了一条可持续的、光明正大的知识变现渠道!

说干就干!陈凡立刻开始了行动。

他选择的第一个选题,非常巧妙。他没有去写那些过于超前、可能引人怀疑的内容,而是结合自己之前成功降低轧钢车间能耗的实际案例,准备写一篇题为《关于轧钢生产线能耗构成分析及若干节能降耗措施的探讨》的技术总结文章。

这个选题扎根于他的实际工作,数据翔实,措施具体,成效显著,既有实践深度,又有推广价值,几乎是为他量身定做,而且毫无政治风险。

接下来的几个晚上,他伏案疾书。他将整个攻关过程的理论分析、实践操作、数据对比,用严谨、简洁、符合学术规范的语言重新组织撰写,并精心绘制了说明原理的示意图。他刻意避免使用任何超前的术语,完全采用当时主流的技术话语体系,但其中蕴含的系统性分析方法和精益生产的理念,却使其文章显得视角独特,高人一筹。

写完初稿后,他并没有急于投出去。他先是拿给张工看,谦虚地请他“斧正”。

张工戴上老花镜,仔细阅读后,不禁拍案叫绝:“好!写得太好了!小陈!不仅把咱们的工作总结得清清楚楚,而且上升到了理论高度!这文章水平很高,肯定能发表!”他不仅提了几点小修改意见,更是主动表示,如果需要,他可以作为第二作者署名,以增加分量。陈凡婉拒了,坚持独立署名。

得到张工的肯定后,陈凡又仔细修改润色了几遍,直到认为完美无缺。然后,他工工整整地誊写稿纸,按照期刊要求的格式,将稿件和一封简短的投稿信,郑重地寄往了《机械工程学报》编辑部。

将信投入邮筒的那一刻,陈凡的心情是充满期待的。这不仅仅是为了那可能得到的几十元稿费,更是为他未来的发展,开辟了一条全新的、充满光明的道路。

知识,就是力量,也是这个时代最安全、最体面的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