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凡放下词典,认真地对这位亦师亦友的前辈说:“张工,我感觉时代不一样了。您看,厂里都在讨论引进国外设备了。以后肯定少不了和外国人打交道,看不懂他们的资料,听不懂他们说什么,咱们就要吃亏,就要被人家卡脖子。技术无国界,咱们得学啊,不然就跟不上了。”
张工看着他眼中闪烁的光芒,那是一种对知识和新世界的渴望,他仿佛看到了自己年轻时的影子,最终叹了口气,拍拍他的肩膀:“你说的也有道理。学吧,多学点总没坏处。就是别太熬了,身体是革命的本钱。”
除了厂里的变化,街面上的景象也在悄然改变。鸽子市比以前更活跃了,出现了一些卖电子表、邓丽君翻录磁带、甚至鲜艳的尼龙袜等“稀罕物”的摊贩,虽然依旧偷偷摸摸,但生命力顽强。人们的穿着虽然还是以蓝、灰、绿为主,但偶尔也能看到年轻姑娘穿着颜色更鲜艳的的确良衬衫,辫子上扎着红色的绸带。
陈凡甚至听说,南方的一些地方,已经出现了“个体户”这个名词。虽然距离他很遥远,但却像一缕新鲜的空气,预示着某种枷锁正在松动。
这些细微的变化,都让陈凡更加确信自己的判断:一个巨大的、前所未有的变革时代即将来临。技术、知识、乃至未来的经济模式,都可能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
他内心那种紧迫感更加强烈了。仅仅满足于在轧钢厂当一个优秀的技术骨干,是远远不够的。他必须为即将到来的浪潮做好准备,储备更多的知识,掌握更多的技能,甚至是……积累更多的资本。
他停止了危险的私下技术咨询,但寻找安全、合法的新出路的想法,却愈发强烈。他像一块贪婪的海绵,如饥似渴地吸收着一切可能对未来有用的信息,同时默默等待着,准备着。
时代的脉搏,强劲地跳动起来。而他,决定要成为踏准节拍的那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