忙忙活活大半夜,八宝儿怕坛子里的汤放久了会凉,还不知何时会天亮。
每熟一锅便平均舀到三个坛子里,八宝儿想好了,最后一锅就在锅里煨着,临走在浇到三个坛子里,这样虽然不说每个坛子都跟新做出来的一般。
起码每坛都是热乎的。
梁氏在旁边儿瞅着,越发觉得这丫头灵巧。
“好了,哥,姥姥,赶紧回去睡会儿吧,一会儿天就亮了。”
见锅里的也差不多了,八宝儿便赶紧将两人叫上,便是睡不了多久,眯一会儿也是好的。
见八宝儿没有要走的意思,“宝丫,你怎么不回去?”
“姥姥,我下午睡过了,这会儿不困。这坛子都放在这里,我不放心。已经跟人约好了,万一出个差池,不是要功亏一篑?”
这意思是摆明了不肯去睡。
梁氏也就罢了,习惯了八宝儿这考虑多的性子,倒是海哥儿惊讶得睁大了眼睛。
心里很是惭愧,他刚刚也只不过是想着赶紧回去睡觉罢了。
至于八宝儿说得问题,他自始至终都没有想过。
到此时他才真的开始正视起下无梁氏说过的话。
原来并非姥姥唬他,并非姥姥护着八宝儿,而是她的确做的要比自己这个哥哥强了不知多少。
“宝丫,你这孩子。罢了,姥姥跟你一块儿守着,还能跟你唠唠。”
梁氏看着八宝儿,实在不知她这脑袋里怎么会有这么多想法。
“姥姥,你还是去休息。”
八宝儿虽然有些害怕,但还是会很不好意思。
“等天亮了,你们走了姥姥再睡也是一样的。姥姥已经老了,哪里还有那么多觉。倒是你累得很,真的不用再睡一会儿吗?”
梁氏一脸欣慰得看着八宝儿。
八宝儿见这样子,觉得有姥姥作伴儿也好。
“哥,赶紧去睡会儿吧,一会儿还得赶车。”
八宝儿将目光转向海哥儿。
海哥儿张了张嘴,到底什么都没说,折腾了一天又折腾了半宿,他的确是扛不住了。
迈着步子回去了。
“姥姥,这会让反正没事儿,咱们裁裁纸吧。我今儿个买了纸,有个书院的学子要跟我换汤,我寻思着咱们把纸预备好,让那孩子抄两本三字经,姥姥走得时候儿给两个表弟带回去。”
八宝儿眯着眼一脸的兴奋。
这么好的事儿该到哪儿去找去。
想来也只有她这聪明的脑袋瓜儿能干的了才是。
梁氏听了更是激动不已,村儿里人家总是对读书人怀着莫名的敬畏与向往。
这可是光宗耀祖的大事。
原本梁氏不过是跟八宝儿作伴儿,渴睡还是有的。这会儿一听竟是要准备纸张抄书用的,立马便精神奕奕起来。
八宝儿瞧了,觉得这一步算是走对了。
那灯笼纸虽然琐碎,但还没到不能用的地步,只是并非平常用来练字的大纸。
八宝儿将纸裁成书一般大小,梁氏便负责用纳鞋底子用的锥子将纸打孔,装订。
到底是满怀期待,两人干的不亦乐乎。
那杂货铺的老板当真是好心,如今看来这灯笼纸用来抄书最好不过。
眼见着这纸变废为宝,八宝儿那心情何止一个开心了得。
最后剩下些小的,她也一并钉起来,裁整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