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奖学金送上门(1 / 2)

国营钢厂前,钢厂的厂长杨建早早地就在门口站着等人。

他今天突然接到了电话,说县上的领导和江州市的领导要过来。

但是具体过来做什么他还不清楚。

只知道要来的县领导是王明,王明是副县长,但不是分管工业生产的,而是分管教育的。

分管教育的副县长过来视察什么?

难道是调研钢厂的弟子学校?

从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国营工厂成立开始,为了解决广大国营企业工人子女就业的问题以及职工的再教育,连县一级的国营工厂都成立了子弟学校,从幼儿园到初中都有,甚至有些工厂还有高中。

只是随着1997至今的这一波国营工厂改革,大部分子弟学校要么不具备教育条件被关闭,要么交给教育局统一管理。

临江县钢厂,因为工人比较多,工人的子弟也比较多,所以子弟校迟迟没有交给本地的教育部门管理。

想清楚了这点,杨建赶紧把钢厂子弟校的校长也叫上,还在电话中对子弟学校的校长说道:

“一会儿分管教育的王副县长过来,你们汇报工作的时候一定要认真诚恳谈出咱们的难处,说不定到时候子弟校交给咱们临江县教育局,你们的身份都可以变成事业编。”

子弟校的吴校长开心极了,赶紧带着学校的高层和杨建一起在工厂的门口迎接县领导的调研。

放眼望去,迎接的人群竟然有20来号人。

很快,县城的尼桑车就到了工厂门口,王明下车后,先跑到后面的捷达车旁边,恭敬的打开了车门,车门打开后,下来一个二十多岁的女人。

正是区秋!

区秋今天带着一名学校研究生招生办的老师和自己的助手小王一同驱车赶往临江县。

她已经拿到了萧江的电话和具体住址,但并没有选择直接给萧江打电话。

一个是电话中不好说,如果萧江已经答应了其他学校的录取,在电话中直接把她给拒绝了,连一点退路都没有。

如果直接去找萧江,以诚意打动人。

就算萧江已经答应被某个学校录取,只要没有调档,那么就还有机会。

不过临江县钢厂家属区很大,区秋找不到人,所以江州理工大学又联系了江州市教育部门,通过江州市教育部门联系到临江县分管教育的王明副县长。

让王明副县长到国道路口去迎接区秋的车子,然后大家一起去钢厂找钢厂的领导带路找人。

江州理工大学是江阳省和教育部共同管理的大学,所以区秋的级别是副处级。

王明副县长虽然也是副处级,但是一个是县城的副处级,一个是大学的副处级而且是研究生导师,副教授,显然区秋的晋升空间要大一些。

因此,临江县的领导对这件事也很重视。

按照临江县县委书记的话来说,咱们小小的临江县,要出一个人才不容易。

区秋此刻有些不好意思。

她本来就是一个学术派,还没有见过这种阵势。

王明赶紧向区秋介绍着厂里的领导。

什么厂长副厂长一类的,区秋一个人的名字都没有记住。

她一直在听有没有姓萧的,也一直在找萧江有没有在人群中?

区秋有些担心,厂里面弄这么大阵仗来迎接自己,会不会让萧江感到反感。

看热闹是人的天性,厂里面的工人们见厂长等领导都在门口迎接着车队,也过来看热闹。

搞科研的人都有一些社恐。

区秋赶紧向王明副县长提出建议:“王县长,实在不好意思,给你们添麻烦了。我们这次来只是为了一件小事,看看能不能够去办公室说,这里人比较多……”

王明忽然想到,区秋是高级知识分子。

门口突然之间有这么多工人围着,必定会让人难受。

王明赶紧对杨建说道:“杨厂长,你们这里有会议室吗?准备个会议室,我们去会议室里说。”

杨建赶紧安排了会议室,并且在前面带路。

会议室里,杨建安排着茶水纸巾,果盘,甚至每个人送了一包烟。

王明对双方的人进行了简单的介绍之后,区秋都还没有来得及说话,杨建就让吴校长开始汇报厂里子弟校的相关情况。

区秋有些莫名其妙,着急打断吴校长的话之后说道:“实在不好意思,可能是我们的沟通方面出现了一些问题,今天我们来是想要找一下萧江,萧江的父亲是临江县钢厂的职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