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亦超想在瞬间将对方撕个粉碎,但却一句话也没说,眼睁睁地看着对方扬长而去。
这个人后来在美国完成学业,留在了硅谷,成为全球知名的互联网公司合伙人。
宁亦超说:“他虽然口气大,但却能用事实证明,他不是吹牛。”
宁亦超那些口气大或不大的同学,一个个都用事实证明了实力,这是后来的事情,但距离他们离开校园也没有过去多少年。互联网在全球的兴起,让相关专业人士的成功年龄比过去大大降低,这是一个前所未有的局面,也让宁亦超这样一个算不上专业尖子的人,感受到沉重的压力。
这种压力,宁亦超还没离开校园就感到了,尤其是在被同学无端指责了一通之后。
过了两天,宁亦超提前一个小时到达女生宿舍,找到温文:“有事情跟你谈。”
“什么事,这么严肃。”
“我们暂时分开吧。”
温文顿时僵住了。
“能给一个理由吗?“
“咱们不合适,”宁亦超狠狠地答道,心里有一个更完整的答案:不能继续做一个拖女朋友后腿的人。
温文含着泪想了想,说:“也好,你可以冷静一下,过些日子再说。”
宁亦超佯装首先离开,却在预计温文转身后,停住脚步,回头凝望着那个刻在生活里将近十年的背影,在心里暗暗地起誓——
一定要争口气,做一个真正的佼佼者,就像在运动场上一样,再也不能被人看作是拖后腿的人。
温文说“过些日子“,要过多少日子,宁亦超不知道,也不愿想。
他居然真地跟温文分手了。这是以前想也不敢想的。他能不能再把她赢回来呢?
宁亦超本就勤奋,自此加倍勤奋,不仅努力消化原有的基本知识,更找遍所有中外资料,研究计算机领域的学科动态。他有了巨大的收获,渐渐地有了专业上的自信。
但是,他在进步,别人也在进步,距离他心目中“赢”的目标,他总像是越来越远了。
大学毕业后,宁亦超的同班同学一半左右都出国了,剩下的一半有的在本校上研究生,有的被各个单位、公司抢走了。宁亦超急于在社会上一展身手,也进了一家国营单位。
这个时候,中国正在进入互联网时代。一时间,各类门户网站、搜索引擎风行,各行各业力图与网络挂钩。计算机专业人士纷纷成为时代的弄潮儿。
宁亦超正在寻找机会,在单位里大显身手,陡然发现,同学和同行们已经崭露头角了,有的成为互联网行业的翘楚,有的在美国硅谷都搞出了动静,通过融资一夜之间成为巨富。此时,作为国营单位的电脑工程师,宁亦超一个月的工资只有一千多人民币。
一切仍像是在大学时代,他终归不是顶尖的佼佼者。宁亦超痛苦地认定,在这一次的行业实战竞争里,他又落后了,他总是在追赶,却总是赶不上。
但他不想认命,纠结一番后,辞去了公职,走上网络创业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