诣不浅,是那种传说中红案、白案都玩得转的厨师。另外由于自身喜欢饮茶,据说在制茶上也有所涉猎。
有了这么好的新鲜茶叶,自然要找他去进行深加工,否则岂不是暴殄天物。
陈大厨被李悠然找到了办公室去,请他在沙发上坐下,并拿出一个小筐递给他面前。
“陈师傅,这是新采下来的鲜叶,你瞧瞧怎么样”李悠然说道。
小李老板能拿出手的东西,断无凡品,陈传忠心中早就有这个印象,所以拿过小筐,颇有兴致地仔细端详。
筐中是一些翠绿欲滴的茶树嫩稍,未及凑近,便已感觉清香萦绕。香气纯净,没有一丝杂味。
陈大厨从筐中取出了少许,放在手掌上观察,片刻,他满意地点点头,说道:
“这茶相当不错啊,虽然是一芽两叶,但只要好好制作一下,我感觉不会比市场上全芽头的顶级绿茶逊色。”
“那就要麻烦陈师傅了,咱们厨房可以做出来吧”李悠然微笑着说道。
陈传忠本身也是爱茶之人,自然很愉快地接受了这项工作。他说厨房现成的工具虽然不是很专业,但问题也不太大。
接下来,他和李悠然谈起了绿茶的制作工艺,相对于红茶等需要发酵的茶种来说,绿茶的制作算是相当简单了,这里面主要包括杀青、揉捻和干燥三个步骤。
杀青对绿茶品质起着决定性的作用。通过高温,破坏鲜叶中酶的特性,以防止叶子红变;同时蒸发叶内的部分水份,使叶子变软,为揉捻造形创造条件。随着水分的蒸发,鲜叶中具有青草气的低沸点芳香物质挥发消失,从而使茶叶香气得到改善。
揉捻是绿茶塑造外形的一道工序。通过利用外力作用,使叶片揉破变轻,卷转成条,体积缩小,且便于冲泡。制绿茶的揉捻工序有冷揉与热揉之分。所谓冷揉,即杀青叶经过摊凉后揉捻;热揉则是杀青叶不经摊凉而趁热进行的揉捻,适合老一些的叶子。当然对这小筐嫩鲜叶来说,自然是适合冷揉的。
最后是干燥,干燥的目的,是蒸发水分,并整理外形,充分发挥茶香。绿茶的干燥工序,一般先经过烘干,使含水量降低至符合锅炒的要求后,然后再进行炒干。
目前很多茶厂都采取了机器制茶的方式,效率得以极大的提高,但对于茶市上的高级品而言,还是以传统手工制作为主,虽然效率低,但总体上的口感味道要比机制茶明显高出一个档次。
听陈大厨介绍了这么多,李悠然觉得大长见识,获益匪浅。对于这第一批空间茶的期待度也是大增。
第二百零二章菜贩子上门
收费章节12点
第二百零二章菜贩子上门
蔬菜基地这边,李拴柱和顺子已经开始上驾校了,先是学习交通法规课程,每周去四次,都在上午。后面的驾驶技能培训需要提前预约上车时间,李拴柱也打算到时约在下午,虽然热点儿,但这样可以不耽误地里的活计。
毕竟这是公司花钱培训,自己受益。而且一去就是两个人,要是因此耽误工作,那就实在说不过去了。
在李拴柱二人拿到驾驶证之前,菜地出产的运输还是要靠租赁小货车。桐河子村里就有不少的运输专业户,服务态度很好,随叫随到。
菜地里依然延续着夜晚轮流值班的制度,不过还好,那些偷林蛙的毛贼后来再也没有出现过。
地里的林蛙到底少了多少谁也没法儿算清,不过这些大肚皮家伙的胃口相当的好,即便是剩下的队伍,也把虫子的数量压制到了最底线。
十六亩的菜地,种满了绿油油的各种作物,老远看过去就是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
虽然引不起桐河子村村民的注意,但总还是有人感兴趣的。
一些路过的菜贩子,经过这片地时,被养眼的大片绿色所吸引,出于职业习惯,跑到铁丝网边上,观看地里的蔬菜。
菜贩子常年干这个,眼光自然比一般人要毒,几乎一下子就瞧出了这里的蔬菜不一般,属于上等货色。于是找到地里的人,提出收购的要求。
不过都被蔬菜基地的工作人员毫不犹豫地给回绝了。
这天上午,又吸引来了两位,一个高个子一个矮个子。
矮个子貌似是两人中的头儿,短粗身材,左眼旁边有一块明显的疤痕,他和高个子互相拽着手越过路边的旱水沟,走近铁丝网边的菜地。
最外面的是韭菜田,这些身形挺拔、生长旺盛的细叶韭菜,色泽翠绿自然,一阵微风吹过,带来徐徐清香。
矮个子眼睛一亮,扒着铁丝网,伸长脖子仔细打量,口中不由发出啧啧赞叹声。
再往南望去,地里种着大白菜、油菜、小白菜、萝卜苗等等,都长得壮实,精神,色泽鲜亮。
“这家种的菜不错啊,以前怎么没看到。”旁边的高个子说道。
“可能是新来包地的老菜农吧,这一代已经荒了挺长时间了。别说,这种菜的还真是一把好手。对了,天顺饭庄最近对咱们的菜很不满意啊,要是把这个收上去,他们就没话讲了。”矮个子打起了算盘。
“嗨,干嘛的”地里传出一个年轻男子的声音,接着一位十八九岁的小伙子走了过来,眼中带着警惕之色。
“别误会,我们是做蔬菜生意的,在这儿瞧瞧你们的菜。”矮个子见来了人,赶紧解释一下,要是让人误会意图不轨就不好了。
“石头儿,咋回事儿啊”从菜地的另外一边又走出一位年纪相仿的年轻人。
“哎,建平啊,他们说是菜贩儿,来看看咱们的菜。”石头儿转头对建平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