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飞向洛杉矶(1 / 2)

画天为牢 匪迦 1299 字 1个月前

司博到现在还不敢相信,父亲失踪已经十几年了。

他觉得时间的流逝并不是线性的。

父亲刚失踪的那几年,他觉得时间过得很慢,慢到让他怀疑是老天故意让他不得不被困在无限的灰色心情里。

然而,自从那年在长沙结识张胜九,两人相约去了一趟高黎贡山回来,一无所获之后,他终于放下心中那个“一定要去一趟高黎贡山寻找父亲”的执念时,时钟似乎就被调快了。

而且,越来越快。

现在,司博已经是中国航天局太空环境署主任。学校的时光,毕业时的不舍,入职中国航天局开始子承父业时感受的那股沉重担子,甚至这些年毫无征兆随时涌上心头对父亲的思念,似乎都湮没在已经无法再回来的时光当中。

他现在正在飞往美国西海岸的飞机上。

飞机刚刚飞过日本,处于平静的太平洋上空。

没有气流,没有干扰,乘务员已经调暗了客舱灯光,除了发动机规律的轰鸣声,他什么也听不到。

他始终相信,人的思绪是可以被所处的环境影响的。

每次坐飞机,他都会不由自主的想一些很高远很广阔的事情,没有边界,没有限制。

当他在地面的时候,放眼望去,视线所及之处,便是街角的那栋高楼,某个大院的围墙,或者是更远处的地铁站。

当他站在东三环某个写字楼的顶层时,所见之处便是整个东三环上拥堵的汽车和朝阳公园。

然而,当他坐在飞机上,在一万米高空,如果没有云层的阻拦,他大概率可以看见祁连山的白雪,黄河的蜿蜒和长江入海口的壮阔。

尽管一直在搞航天,他本人并没有亲自到达过更高的高度,但是,可以想象,他的视野可以进一步扩大,直到36000公里高的地方,在那里,他的视线将与地球这个球体的切线重合,可以纵览地表的三分之一。

当人在一条直线上时,他只能看到前后,当他在平面上时,可以看到四面八方,而当他从这二维世界跳脱出来,进入X-Y-Z的三维空间,不再拘泥于X和Y轴的延伸,而是沿着Z轴往上走时,便随着高度的增加可以看到完全不一样的平面世界,直至到达36000公里的极限。再往上,肉眼能看到的地球就没有更多的内容了。

这种感觉,让他感到无比沉醉,却又无比彷徨:到达所见即所得的极限之后呢?人类的直接认知还有可能进一步扩展吗?只能依靠工具、想象与推演了吧?

每当到这个时候,他便无比庆幸自己从小在父亲的影响下,选择了航天。只有飞出去,才能看进来。

自从继承了父亲的衣钵,司博开始将自己的主要精力放在太空环境保护之上,担任太空环境署的领导职务之后,他就更加聚焦。

这些年,人类的太空活动爆炸式的增长,原本非常宽松的外太空里,已经布满了成千上万颗卫星、飞行器和空间站,它们在提供给人类前所未有的便利与帮助之时,也带来了潜在的麻烦。

他不希望有一天,这些本应成为人类如虎添翼的工具变成禁锢自己的锁链。

然而,当他摆脱高校的纯粹理论研究之后,也逐渐以更加开放的心态去理解不同的学术观点,他的母校自然是坚定的太空环境保护派,但他也发现,像陈自湘教授那样的观点,依然不乏可取之处,尤其是站在整个国家的利益角度来看。